梆子声里话健康——豫剧老艺人的养生经
梆子声里话健康——豫剧老艺人的养生经
临颍县文化馆后院的老戏台前,七十八岁的豫剧老生李长河正跷着二郎腿,手里端着个印着先进生产者的搪瓷缸子。清晨的露水还没散尽,他咂了一口缸子里的罗汉果茶,喉头滚动,张口就是一句《程婴救孤》的白虎堂前血染袍,声若洪钟惊飞了檐下的家雀。
**一、戏班里的烟火气**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豫东戏班,后台永远飘着劣质烟草的蓝雾。李长河还记得师父张金斗总爱把烟卷夹在耳后,扮上妆前总要灌两口地瓜烧。那年月,戏班子走南闯北,寒冬腊月在四面透风的草台班子唱戏,烈酒暖身,烟叶提神,倒成了行当里的护身符。
曲剧名角王素真唱《风雪配》,数九寒天穿着单衣在露天戏台连演三场,下场时棉大衣里总裹着半瓶烧刀子。可这般护嗓秘方终究害人,未及花甲便得了肺痨,最后半句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卡在喉头,成了终身遗憾。
**二、养生经里的梆子韵**
李长河从省豫剧院退休后,带着县剧团的小年轻排新戏。见武生张小龙候场时总往厕所跑,逮住一问才知在偷摸抽烟。娃啊,你当这是学你师爷?老李掏出手机,翻出珍藏的1954年常香玉《花木兰》录音,听听这嗓子,跟玉磬似的脆生,人家活到九十四,靠的是五更天吊嗓、枸杞菊花茶润喉。
在临颍县戏曲传习所,老李自创的养生吊嗓法成了必修课。卯时初刻,二十来个学员跟着他在颍河岸边练功:先打八段锦活络经脉,再含橄榄润喉片,最后才开嗓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面上雾气氤氲,竟比当年戏班子的烟瘴清气许多。
**三、非遗传承新注脚**
去年重阳节,老李带着改编的《朝阳沟》进城汇演。银环娘不再是叼着烟袋锅的刻薄相,改成挎着竹篮送黄芩茶的慈祥模样。台下年轻观众举着手机录像,评论区都在问:老太太篮子里装的啥养生茶?
南街村豫剧团的化妆间里,铁皮饼干盒替代了从前的酒葫芦。花脸演员的壮行酒换成了胖大海泡的开嗓汤,武生们比武较劲改成了切磋八段锦。老李常说:咱豫剧讲究'千斤念白四两唱',这嗓子就是吃饭的家伙什,得当传家宝供着。
颍河岸边的芦苇又抽新穗时,县剧团新排的《健康豫剧三字经》正在抖音上走红。视频里,老李带着徒子徒孙边打太极边唱:少喝酒,不抽烟,护嗓门,延戏脉,沙沙的梆子声混着晨练的鸟鸣,惊得河里的鲤鱼打了个挺,溅起的水珠在朝阳下闪着碎金般的光。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