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行当里那些不正经的角儿,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戏曲行当里那些不正经的角儿,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台上咿咿呀呀的水袖刚甩完,台下观众突然爆出一阵哄笑——这可不是哪个票友笑场,而是台上那位青衣正用兰花指捏着手机自拍。在讲究宁穿破不穿错的戏曲行当里,总有这么一群不正经的主儿,把传承六百年的程式化表演玩出了新花样。

**一、老祖宗早埋好了搞笑基因**

翻开泛黄的《梨园旧录》,你会发现插科打诨四个字在戏本里随处可见。昆曲丑角能用三句念白让全场笑岔气,川剧丑行踩着高跷还能翻跟头,就连最庄重的京剧里,也藏着《法门寺》里贾桂那样舌灿莲花的丑角。这些角色就像传统戏服上的补子,明明是规制森严的官服,偏要绣上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

某次看省昆的《十五贯》,演娄阿鼠的名丑突然冲着台下喊:列位看官,您说这钱袋该往哪儿藏?观众席里还真有人接茬:塞裤裆里!台上那位就势做了个夸张的掏裆动作,满场笑浪差点掀翻戏院屋顶。这手现挂功夫,可比德云社早了四百多年。

**二、正经人都在搞不正经**

去年京城有出实验京剧《变形记》,青衣踩着厚底靴跳起了机械舞。主演裴晏之卸妆时说:程砚秋先生要是看见,准得抄起马鞭抽我。可转头又在抖音开直播教网友甩水袖,粉丝愣是破了百万。这种离经叛道的传承,倒让90后戏迷暴涨了三成。

天津卫的方旭更绝,把《空城计》里的诸葛亮改成了说唱歌手。羽扇纶巾还在,开口却是:Yoyocheckitout,司马懿你莫要抖。台下的老戏迷先是目瞪口呆,听到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原词出来时,又跟着节拍晃起了脑袋。

**三、在规矩里撒野才是真功夫**

上海京剧院的老琴师王师傅常说:胡琴定弦差半分,角儿就找不着北。可他那徒弟偏用电子合成器配《贵妃醉酒》,杨玉环对月抒怀时,背景音里居然混进了鲸鱼叫声。观众说这是赛博朋克京剧,王师傅吹胡子瞪眼三个月,最后还是偷偷要了演出录像带。

这些不正经的戏曲人像在走钢丝,左手抓着唱念做打的童子功,右手耍着Z世代的潮流玩意儿。去年某晚场散戏后,看见几个年轻演员蹲在后台吃烤串,手机里播着《王者荣耀》直播,嘴里却还在嘀咕:刚才那段西皮流水是不是拖拍了?

看着剧场里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举着荧光棒叫好,忽然明白:那些在台上瞎折腾的主儿,不过是在用最笨的办法,给六百岁的戏曲续上一口仙气。就像老戏班子里常说的:戏是假的,情是真的。只要那份对舞台的痴心不改,管他是甩水袖还是玩说唱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