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这事儿,哪有什么最好一说?
听戏这事儿,哪有什么最好一说?
您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手机里刷到一段水袖翻飞的昆曲《牡丹亭》,正听得入神,隔壁大爷收音机里忽然传来豫剧《穆桂英挂帅》的高亢唱腔,顿时觉得浑身起鸡皮疙瘩。戏曲这碗茶,真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韵味。
**一、老城墙根下的百戏争鸣**
我常听戏迷朋友说,听昆曲就像尝一盅碧螺春。苏州评弹的琵琶声里,杜丽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唱词,能把江南烟雨都酿成蜜。可您要是往北走,豫剧的梆子声能震得人心里发烫,《花木兰》里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段,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去年在西安城根下遇见个秦腔老艺人,铜烟锅敲着青石板就开嗓。苍凉的周仁回府唱得人眼眶发热,这才知道黄土高原的风沙里,藏着比信天游更炽烈的故事。
**二、戏台上下皆是人生**
朋友老张是资深票友,手机里存着八个剧种的唱段。他说听越剧《梁祝》要配龙井,听川剧变脸得来碗毛峰。上个月硬拉我去茶馆,台上的旦角水袖一甩,老张手里的盖碗茶愣是端了半个时辰没喝一口。
倒是记得小时候外婆纳鞋底时哼的黄梅戏,《天仙配》的调子混着桂花香,成了记忆里最绵长的童谣。前些天刷短视频,看见00后的楚剧演员把传统唱腔融进电子乐,忽然觉得戏曲这棵老树,又冒了新芽。
**三、好戏在心头**
前年去泉州看梨园戏,古南音咿呀响起时,后排的法国游客举着手机录个不停。散场后他比划着说,虽然听不懂词,但老琴师揉弦时颤抖的白胡子,比任何字幕都动人。
说到底,戏曲哪有什么最好之说?就像山西人离不了老陈醋,广东人独爱豉油香。有人醉心京剧的皮黄婉转,有人独爱评剧的生活气息,更有人守着家乡小剧种当宝贝。下次要是再有人问起什么戏最好听,不妨回他一句:您家灶台上飘着的那股烟火气,不就是最对味的好戏么?
这方戏台演了千百年,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场。要我说,能唱进心坎里的,都是好戏。您说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