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戏里不唱财神?这些老戏名您听过吗?

财神戏里不唱财神?这些老戏名您听过吗?

每逢年关,戏台子上总要热热闹闹地搬演财神戏。可您知道吗?各地戏班子里供奉的财神爷爷,在戏折子上可不一定就叫这个名儿。老艺人们有句行话:财神本无名,唱的是人间烟火气。这话听着玄乎,却藏着戏曲行当的讲究。

**一、徽班里的金甲神**

在徽州古戏台上,老辈人最爱看《跳魁星》。这出戏里那位头戴金盔、手持元宝的神仙,分明就是百姓心里财神的模样。可徽班艺人偏要唤作金甲神,暗合了徽商金玉满堂的期许。戏中金甲神与凡人斗智的段子,活脱脱就是明清徽商闯荡四方的写照。徽州茶商至今保留着正月初五请戏班唱《跳魁星》的习俗,后台供奉的却是赵公明神像,这其中的奥妙,外行人可参不透。

**二、闽南戏班的送宝郎**

泉州高甲戏里有出《五路送宝》,主角是位手托聚宝盆的白面小生。当地老人说这叫送宝郎君,暗指五路财神中的利市仙官。有趣的是,这出戏在漳州芗剧里改叫《摇钱树》,主角变成了手持摇钱树的红脸大汉。同一路财神,两地戏班各唱各的调,连脸谱都要争个正统。老戏迷们倒看得乐呵:管他红脸白脸,能送来财运就是好神仙。

**三、晋剧老调里的玄坛爷**

山西梆子里有出《玄坛伏虎》,唱的是黑脸虬髯的赵公明降服坐骑黑虎的故事。这玄坛爷的称呼可大有来历,源自《封神演义》里姜子牙封神的典故。晋商走西口时,必在驼队里供着玄坛爷神位,到了包头城,第一件事就是请山西梆子班唱这出戏。如今平遥古城里的票友们,仍能哼上几句黑虎玄坛下凡来,斗大元宝怀里揣的老调。

**四、川剧变脸里的跳加官**

蜀地戏班最特别的当属《跳加官》,这出没有唱词的独角戏,演员戴着笑容可掬的财神面具,手持天官赐福的条幅,靠身段功夫就能引得满堂喝彩。更绝的是,技艺高超的师傅能在转身瞬间变换面具颜色,红脸表文财神,金脸表武财神。成都老戏园子里,至今保留着正月里连演三天《跳加官》的规矩,说是三天财神戏,一年好彩头。

这些五花八门的财神戏名,就像散落在民间的文化密码。老艺人们说,财神本无名,百姓求的是日子红火;戏曲不较真,图的是个热闹吉利。下回您要是听见哪出戏里唱赵元帅陶朱公,可别觉着陌生,那或许就是您家门口唱了上百年的财神戏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