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戏曲老艺人打开话匣子?这25个问题必须收藏!

如何让戏曲老艺人打开话匣子?这20个问题必须收藏!

在后台见到秦腔名角张老师时,他正在用朱砂笔细细勾画脸谱。金线勾勒的眉眼在镜中流转,仿佛百年前戏台上的程婴再世。这样鲜活的场景提醒我们:采访戏曲艺人,绝不能停留在您学戏多少年的层面。真正的好问题,应该像一柄精巧的钥匙,打开传统艺术传承者内心那方戏箱。

一、叩开基本功的匣子

您还记得第一次扎大靠的情形吗?这个问题瞬间让豫剧武生李师傅眼睛发亮。他比划着当年被二十斤重的靠旗压得踉跄的模样,说到翎子功要练到后颈能夹住竹筷,整个访谈间顿时充满汗水和松香的气息。

追问细节时,可以问:听说旦角的水袖有32种技法,您能演示最难的'风卷残云'吗?当老艺人抖出水袖的瞬间,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绝活便有了温度。某次采访中,昆曲名家展示卧鱼身段时,发间的点翠头面在阳光下折射出百年光影,这样的画面胜过千言万语。

二、探寻传承的暗格

您收徒最看重什么?这个问题常能引出令人动容的故事。京剧程派传人王老师曾说起,有个学生寒冬腊月站在四合院里吊嗓,呵出的白气与晨雾交融,那执着劲儿像极了我们当年。而面对年轻观众断层,可以问:如果要在直播间唱《游园惊梦》,您会选哪段?

创新与传统的关系总是微妙。当问越剧名家:用电子乐伴奏《梁祝》您能接受吗?她沉吟片刻说:就像檀香扇不能装LED灯,但剧场灯光倒是可以更写意。这种充满智慧的比喻,正是我们期待的闪光点。

三、打开戏箱里的百宝格

您最难忘的演出事故是什么?这个问题总能挖出惊险故事。有位老生说起某次帽翅突然脱落,他顺势加了个甩头动作,反而赢得满堂彩。问到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时,川剧变脸大师的答案出人意料:买菜时看人吵架都在观察表情动作。

关于戏曲未来,不妨直接问:您觉得百年后还有年轻人唱戏吗?某位非遗传承人的回答令人深思:只要中国人还过春节、办喜事,戏台就永远不会冷清。这种扎根生活的底气,正是传统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采访结束时,张老师正在教小徒弟甩水发。乌黑的发绺在空中划出圆弧,恍若时光的年轮。当我们用对的问题叩击这些活态传承者,得到的不仅是答案,更是一部流动的戏曲基因库。下次采访前,不妨对着这20个问题再琢磨:是否每个问题都能激荡起岁月沉淀的涟漪?毕竟,真正的艺术人生,永远值得用最熨帖的问题去丈量。

**附:戏曲采访20问**

1.第一次登台穿的什么行头?

2.练功时受过最重的伤是怎样的?

3.行当里有没有即将失传的绝活?

4.怎么看待抖音上的戏曲网红?

5.演出前有什么特别的仪式?

6.遇到忘词怎么救场?

7.戏服里藏着哪些智慧?

8.最想复排哪出冷门戏?

9.如何看待戏曲进校园?

10.手机里存着哪些练功视频?

11.演出后宵夜必点什么?

12.戏班规矩哪些该保留?

13.海外演出有哪些趣事?

14.怎么培养舞台默契?

15.最想和哪位前辈隔空对唱?

16.如何看待戏曲电影?

17.徒弟哪个瞬间让您欣慰?

18.怎么处理传统本子的糟粕?

19.退休后还会天天吊嗓吗?

20.如果不唱戏会从事什么职业?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