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小学戏曲班: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
彩虹小学戏曲班: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
说起彩虹小学的戏曲班,家长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没想到孩子能坚持下来。这个创办于2019年的特色课程,最初只有7个学生报名,如今却成为全校最抢手的兴趣班,每年报名季都会上演抢课大战。
**从压腿练嗓开始**
每周三下午的排练室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六年级的程小雨在把杆前压腿,额头渗着细密的汗珠却纹丝不动;五年级的王浩宇对着镜子练习云手,一遍遍调整手腕的弧度;刚入班的二年级新生们排成两列,跟着老师咿——呀——地吊嗓子。戏曲班李老师说:我们坚持传统科班训练法,每个动作都要分解练习三个月以上。
**戏服里的秘密**
去年校庆演出的《穆桂英挂帅》让戏曲班出了名。演出前三天,主演林小满突然发现戏服腰封的刺绣脱线了。十来个孩子自发组成抢救小组,跟着非遗传承人学苏绣技法,轮流接力绣了八小时。现在这件带着稚嫩针脚的戏服成了班里的传班宝,每年新生入班都要听这个故事。
**家长群里的蜕变**
四年级张明轩的妈妈在家长群里分享过一段视频:开学第一天,孩子躲在最后面蚊子哼哼似的唱词,三个月后竟能站在教室中间表演《空城计》选段。这样的转变不是个例,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参加戏曲班后,不仅形体挺拔了,连写作文都开始讲究起承转合。
**非遗传承人当客座教授**
学校与市戏曲协会的合作让孩子们受益匪浅。黄梅戏名家陈凤英每周四都会来校指导,她独创的冰糖葫芦教学法把枯燥的基本功拆解成趣味小游戏。去年孩子们原创的环保主题小戏《青山谣》,就是在她指导下把传统唱腔与现代街舞巧妙融合。
这个没有塑胶跑道、空调房的排练室,木地板被无数双布鞋磨得发亮,墙上的练功镜映照过上千次日出日落。当问起学戏苦不苦时,孩子们会扬起画着油彩的小脸说:疼着疼着就忘了,站在台上听见掌声的时候,什么都值了。或许,这就是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生根的方式。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