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芬唱过的那些戏曲名段,藏着多少人的童年回忆?
蔡少芬唱过的那些戏曲名段,藏着多少人的童年回忆?
在《王牌对王牌》的舞台上,当蔡少芬甩着水袖踏着碎步出场时,弹幕瞬间被乌拉那拉宜修刷屏。这位凭借《甄嬛传》皇后角色深入人心的TVB视后,用一段字正腔圆的《帝女花》选段惊艳全场。谁也没想到,这位说着港普的香港艺人,竟能如此精准拿捏粤剧的婉转腔调。
**一、港姐出身的戏曲基因**
1991年摘得港姐季军时,蔡少芬或许没想到自己会与戏曲结缘。但生长于香港的她,自幼浸润在粤剧文化中。在拍摄《洛神》期间,她饰演的甄宓需要展现古典气质,为此特意拜师学习身段步法。这段经历不仅让她斩获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我最喜爱的女主角,更在骨子里种下了戏曲的种子。
2017年《偶像来了》节目中,蔡少芬与朱茵即兴表演的黄梅戏《天仙配》片段,至今仍在短视频平台被反复播放。看似随性的表演中,她手腕翻转间精准复刻了戏曲旦角的兰花指,转身回眸时眼波流转的韵味,让观众惊呼皇后娘娘果然深藏不露。
**二、跨界演绎的惊艳时刻**
在《姐姐的食堂》录制现场,蔡少芬曾用粤剧唱腔重新诠释经典港乐《上海滩》。当浪奔浪流的旋律遇上粤剧的拖腔,竟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戏剧张力。这种创新并非简单拼贴,她特意请教粤剧老师调整发声位置,让流行旋律与戏曲唱法浑然天成。
某次慈善晚会上,她与粤剧名家蒋文端同台演绎《紫钗记》选段。身着定制戏服的蔡少芬,在雾月夜抱泣落红的唱词中,将霍小玉的痴情演绎得丝丝入扣。台下的粤剧老票友频频点头:虽非科班出身,但那份气韵难得。
**三、藏在综艺里的戏曲彩蛋**
细心的观众发现,《奔跑吧兄弟》某期古装特辑中,蔡少芬完成任务时的碎步疾走,暗合戏曲舞台的圆场步。这种将戏曲元素融入综艺的本能反应,源自她常年观摩学习的心得。在《请吃饭的姐姐》里,她更化身戏曲科普员,手把手教姐妹们甩水袖的要领。
去年中秋晚会上,她与新生代歌手合作的戏腔版《明月几时有》引爆热搜。戏腔与流行唱法的交替中,苏轼的词句被诠释出跨越时空的意境。制作人透露,蔡少芬主动提出加入粤剧乙反调元素,这种源自广东音乐的特色调式,为歌曲增添了别样愁绪。
从TVB当家花旦到综艺界的搞笑担当,蔡少芬总在不经意间流露戏曲功底。这或许正是传统文化的奇妙之处——那些年少时耳濡目染的韵律,终会在某个舞台绽放异彩。当48岁的她再度唱响《再世红梅记》,我们突然读懂:所谓文化传承,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惊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