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舞台上的戏曲大玩家:这些跨界你发现了吗?

综艺舞台上的戏曲大玩家:这些跨界你发现了吗?

当千年戏韵遇上综艺快节奏,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最近几年,戏曲元素在综艺节目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京剧、越剧、昆曲纷纷破圈玩跨界。那些你以为只能在戏台上见到的角儿们,正在综艺里玩得风生水起。

一、竞技场上的刀马旦

各大卫视的才艺竞技类综艺成了戏曲演员的新战场。在《叮咚锵》节目现场,上海京剧院武生演员郝杰踩着厚底靴连翻二十个跟头,台下观众手机闪光灯亮成一片。北京曲剧团青年演员王璐在《跨界星舞台》用评剧唱腔改编流行歌曲,让评委席上的流量明星惊得合不拢嘴。

浙江卫视《戏码头》节目组做过统计,每期戏曲竞技环节收视峰值能冲到1.8%,远超同类型歌舞表演。这种数据背后,是90后观众对硬核戏曲技巧的猎奇心理——他们可能分不清西皮二黄,但绝对看得懂连续空翻的难度系数。

二、真人秀里的戏中人

昆曲名旦单雯参加《国风客栈》时,教嘉宾们甩水袖的场面登上热搜。节目组特意设置戏曲晨课环节,让明星学员跟着专业老师吊嗓子。当流量小花甩着歪歪扭扭的云手念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弹幕里飞过满屏的哈哈哈和突然想学昆曲。

更绝的是《戏精宿舍》这档综艺,让戏曲演员和脱口秀艺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京剧丑角李鑫教rapper押韵技巧,越剧小生陈丽君给喜剧演员示范表情管理,这种混搭产生的化学反应,让节目未播先火。

三、文化节目的破壁实验

央视《拿手好戏》把戏曲教学玩出新花样。节目里,梅派青衣张馨月用手机直播教网友画京剧脸谱,弹幕实时提问眼线为什么这么挑,这种古今对话的场景比任何教科书都生动。数据显示,该系列视频在B站播放量超千万,00后观众占比达到37%。

戏曲理论家傅谨教授在节目里说过金句:传统不是用来供着的,是要拿来用的。这话在《中国有戏》中得到印证,节目组让京剧演员用VR技术重现《牡丹亭》游园场景,年轻观众戴着设备体验时,真的有蝴蝶落在手心的触感反馈。

当95后观众开始用戏腔翻唱古风歌曲,当抖音上的戏曲变装挑战播放量突破50亿次,戏曲与综艺的这场跨界恋爱早已不是简单的文化输血。这种碰撞既保留了戏曲的魂,又注入了时代的呼吸,就像弹幕里常飘过的那句话——老祖宗的东西突然潮起来了。下一次在综艺里看到水袖翩跹时,不妨仔细听听,那咿咿呀乡的唱腔里,藏着传统文化突围的密码。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