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山听戏指南:藏在坊巷间的百年戏韵

仓山听戏指南:藏在坊巷间的百年戏韵

夏夜的老榕树下飘来咿咿呀呀的唱腔,三县洲大桥的霓虹映着闽江水面,对岸传来悠扬的椰胡声。在福州仓山,找处听戏的好地方,从来不需要买票进剧场。

**烟台山石厝教堂后巷**藏着全福州最地道的露天戏台。斑驳的骑楼墙根下,六张竹椅围成半圆,八旬老人林依伯每周三下午准时开嗓。他的海底反闽剧选段堪称一绝,唱到五灵公战四海龙王时,连教堂尖顶的白鸽都会驻足聆听。隔壁茶叶铺老板娘总会端来茉莉香片,新来的茶客若是听得入神,往往能混到半盏免费茶汤。

过解放大桥往南,**临江街道老药洲街**的福龙泉澡堂堪称奇观。这座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的澡堂,至今保留着洗汤听戏的传统。氤氲水汽中,澡客们泡在温泉水里,隔着一道竹帘听评话先生演绎《林则徐禁烟》。说书人惊堂木一拍,澡堂里哗啦水声应和,倒比正经剧院多了三分市井趣味。

真正的行家会在农历每月初一摸到**泛船浦天主堂**侧门。这里住着闽剧活化石郑师傅,他家祖传的戏箱里收着光绪年间的蟒袍。每逢吉日,老人会在天井摆出全套行头,从紫玉钗唱到梅玉配,七十八岁高龄仍能连演三个时辰。院墙外卖鱼丸的依姆会默契地熄了炉火,整条巷子只听得到珠冠上的绒球随唱腔簌簌颤动。

走累了就去**观井路老药行旧址**歇脚。改造成茶室的百年骑楼里,每周五晚都有年轻戏迷聚会。他们用智能手机播放伴奏,唱新编闽剧《丝路扬帆》,玻璃幕墙外车水马龙,屋内却是百年不改的榕腔古韵。老板独创的橄榄戏票最是风雅——消费满百元即赠一枚橄榄核雕的入场凭证,集齐七枚可换私人定制戏码。

当江风卷着闽剧特有的逗腔掠过烟台山领事馆群,你会发现仓山的戏曲魂不在富丽堂皇的剧院,而在这些市井褶皱里。某个转角飘来的二胡声,或许就牵着一段百年传承,等着有心的听客驻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