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白脸皆有戏——漫谈戏曲舞台上的曹关张三杰
红脸白脸皆有戏——漫谈戏曲舞台上的曹关张三杰
三国故事在戏曲舞台上演了八百年,曹操、关羽、张飞这三个传奇人物在勾栏瓦舍间获得了永恒的生命。他们或叱咤风云,或忠肝义胆,或莽直率真,在生旦净丑的行当里各自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当我们掀开戏台上的幔帐,会发现这三张面孔远比史书上的记载更为鲜活。
一、白脸奸雄的千面人生
曹操在戏曲中那张白净的脸谱,早已成为奸诈权臣的象征。但若仔细聆听老生演员的唱腔,会发现这个人物远非脸谱化的反派。京剧《战宛城》里,曹操面对张绣投降时,须生演员要演出三分骄矜、五分警惕、两分试探的复杂心绪,手指捻动玉带的动作暗藏杀机。而到了《华容道》,曹操的唱段却充满英雄末路的悲怆,尤其是眼望着华容道放声大笑的经典唱词,道尽枭雄末路的苍凉。
梆子戏里的曹操更添几分市井气。河北梆子《捉放曹》中,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后,用宁教我负天下人的念白配合甩水袖的夸张动作,将奸雄的狠辣演绎得入木三分。不同剧种对曹操的诠释,恰似多棱镜折射出的不同光影。
二、赤面神将的忠义传奇
关羽的红脸在戏台上永远闪耀着忠义的光芒。昆曲《单刀会》的关公出场堪称艺术瑰宝,演员需踩着三寸厚底靴,手持青龙偃月刀,通过云手亮相等程式动作,将千里走单骑的孤胆英雄演绎得气贯长虹。当唱到大江东去浪千叠时,袍袖翻飞间仿佛真有关云长横刀立马的雄姿。
各地方戏对关公戏的演绎各具特色。川剧《临江宴》用变脸绝活展现关羽面如重枣的神威,湘剧《古城会》则用高腔唱出兄弟重逢的悲喜。有趣的是,民间戏班至今保留着扮关公前需焚香净身的规矩,足见百姓对这位武圣的崇敬。
三、黑脸莽汉的真性情
张飞的黑十字门蝴蝶脸,在戏台上永远带着三分诙谐。京剧《芦花荡》中,张飞假扮渔夫戏弄周瑜时,演员要用矮子步配合夸张的面部表情,活脱脱一个粗中有细的猛张飞。而《当阳桥》里那声三声喝断当阳桥的炸音,非得铜锤花脸的真功夫不可。
地方戏中的张飞更添烟火气。豫剧《三闯辕门》里,张飞与诸葛亮斗气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秦腔《夜战马超》中,两位猛将的对花枪打得满台生风。这些鲜活演绎让莽撞人有了可爱之处,黑脸背后藏着颗赤子之心。
戏台上的曹关张早已超越历史原型,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文化符号。当锣鼓声响起,那些勾着油彩的面孔在方寸舞台间演绎着忠奸善恶,观众们为白脸的奸诈喝倒彩,为红脸的忠义抹眼泪,为黑脸的莽撞笑开怀。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正是传统戏曲最动人的魅力。下次走进戏院,不妨细品这些经典形象,或许能听见历史在丝竹管弦间轻轻叹息。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