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学戏指南:推开梨园之门,邂逅六百年的风雅

京城学戏指南:推开梨园之门,邂逅六百年的风雅

推开老舍茶馆的朱漆木门,一声悠长的京胡蓦然入耳,几位票友正对着满墙的戏服吊嗓子。这样的场景在北京并不鲜见,这座六百年戏脉不绝的古城,处处藏着让戏迷心痒的学艺去处。别以为学戏非得进专业院团,跟着我穿胡同走戏楼,带您寻几处真能玩票的妙地。

一、名门正派的传承道场

护国寺街的梅兰芳纪念馆总飘着若有若无的檀香,每周三下午,国家京剧院的青衣名家会带着学员在回廊水榭间走圆场。这里的私教课要提前三个月预约,但能跟着传人学《贵妃醉酒》的卧鱼身段,等再久都值。西城棉花胡同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每月开设的市民开放日最是热闹,花旦的水袖、武生的把子功,十几种行当任选体验,常有白领换上厚底靴就舍不得脱。

前门西河沿的正乙祠戏楼藏着绝活,这座康熙年间的戏楼活化石定期举办昆曲雅集。跟着北昆的老师在楠木戏台上练《牡丹亭》的念白,抬头就能望见梁枋间斑驳的戏曲彩画。学费含一盅雨前龙井,戏未开腔已醉三分。

二、烟火气里的戏曲课堂

东四胡同博物馆的京剧体验课总飘着豆汁焦圈香,这里的老师傅是胡同里长大的戏虫。跟着他们学《定军山》,要先蹲在四合院枣树下听三遍急急风锣鼓点。社区文化站里藏着高人,朝阳门街道的刘姨能把《锁麟囊》唱得让专业演员汗颜,她带的老年票友社逢年过节就在胡同口搭台子。

大栅栏的广德楼戏园后巷,几位退休琴师开了间戏窝子。二十块钱能跟着学《空城计》的经典唱段,墙上贴着梅尚程荀各派曲谱任选。学完踱到前门大街,配着吴裕泰的花茶清唱刚学的戏词,恍惚间与百年前的戏迷身影重叠。

三、穿越时空的沉浸体验

湖广会馆的夜戏班最是风雅,戌时三刻开课,先带学员描戏妆贴片子。在百年古戏楼里甩着水袖唱《游园惊梦》,月光正好斜斜照在藻井的金莲浮雕上。课程结束送定制云肩,下次穿着来学戏能抵课时费。

故宫旁的东苑戏楼推出宫闱学戏项目,换上清宫戏服学《长生殿》,教习嬷嬷会端着盖碗茶纠正仪态。最妙是学完可持特制腰牌夜游东华门,提着绢灯沿着宫墙哼新学的曲牌,真真是君王带笑看的意境。

暮色中的正乙祠又响起堂鼓声,新学员正在排演《夜奔》。京城学戏的妙处,在于砖缝里都渗着戏韵。不必纠结流派师承,在鼓乐琴箫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才是顶要紧的事。下次路过南锣鼓巷,不妨掀开某家茶馆的棉门帘——说不定正撞见位退休名角在教《霸王别姬》的剑舞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