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苑探幽:曹云金背后的戏骨传承
曲苑探幽:曹云金背后的戏骨传承
在京津曲艺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学逗唱是根,戏骨功夫是魂。这句话用在曹云金身上再合适不过。每当他在相声剧里甩起水袖,或是返场时亮一嗓子评戏,总有人惊叹这位新派演员身上那股子老艺人的做派。殊不知,这份融在骨子里的戏曲韵味,源自一段鲜为人知的师徒传承。
2003年的冬天,天津老城厢的胡同里飘着糖炒栗子的香气。刚满十八岁的曹云金裹着军大衣,在鼓楼戏院后台的煤球炉子旁搓着手。他不是来看戏的,是来偷戏的——跟着评剧名角王金章老先生学身段。那时节,相声演员学戏曲不算新鲜事,但能坚持下来的却不多。王老有个规矩:学戏先练功,每天卯时(早晨五点)扎着靠旗在冰地上走圆场,这一练就是三年。
王金章在梨园行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活周瑜。老爷子教戏讲究以形入魂,一个云手要拆解成七道劲,单是《林冲夜奔》里的望家乡眼神,就带着曹云金对着西山的落日练了半个月。有回排《连升店》,曹云金穿着厚底靴摔了十几个跟头,王老抄起戒尺就往他小腿上抽:脚下没根,心里就没戏!这种严苛的训练,让曹云金在日后的相声表演中,一个亮相就能镇住全场。
这段师徒缘分最动人的见证,藏在曹云金2016年的原创相声剧《大保镖》里。当传统贯口遇上戏曲开打,他设计的戏中戏结构让老观众直拍大腿:赵云救主的枪花衔接现代脱口秀,京剧韵白混搭网络热词,这种创新正是得益于深厚的戏曲功底。谢幕时他特意加了段河北梆子《辕门斩子》,暗合王老最拿手的杨六郎角色,懂行的老票友在台下抹起了眼泪。
如今曲艺界热议传统如何创新,曹云金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去年封箱演出返场时,他临时加演了王老亲传的评剧《花为媒》选段。没有华丽的戏服,就穿着大褂在台口清唱,可那份手眼身法步的讲究,分明让人看见老戏台子的魂还在。散场后有年轻观众围上来问秘诀,他指着戏院门前的抱柱对联笑道:这上面写着呢——‘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