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刚:豫剧舞台上的活张飞,一开嗓就是中原魂
曹志刚:豫剧舞台上的活张飞,一开嗓就是中原魂
在豫西调的发源地偃师市,只要提起曹志刚的名字,戏迷们准会竖起大拇指:那可是把张飞唱活了的角儿!这位豫剧净行名家,用三十年光阴在舞台上打磨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塑造的经典角色早已成为中原百姓心中的文化符号。
一、梆子声里的江湖豪情
1993年的寒冬腊月,洛阳青年宫剧场内座无虚席。台上金鼓齐鸣,曹志刚饰演的《李逵探母》正在上演。当唱到见老娘泪双流心如刀绞时,他忽然甩开程式化的悲腔,独创的炸音如裂帛般迸发,将铁汉柔情的瞬间演绎得入木三分。台下观众先是鸦雀无声,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这声创新唱法,后来被专家称为豫剧花脸第一炸。
在《包青天》中,他突破传统包公肃穆庄重的演绎方式。当唱到陈驸马你休要性情急时,独创的倒吸气唱法让怒音带着金属般的震颤,活脱脱展现出一位刚正不阿却又暗藏机锋的青天形象。这种唱法不仅保留豫西调高亢激越的本色,更融入中原方言的顿挫韵律,形成独树一帜的曹派唱腔。
二、文武双绝的舞台魔术师
2008年央视戏曲春晚的直播现场,曹志刚在《张飞闯辕门》中的表演让全国观众大开眼界。三米高的台子,他一个云里翻腾空而起,落地时髯口纹丝不乱,紧接着一串飞脚旋子如陀螺般连转十二圈。更绝的是,如此高难度动作中,他的唱腔依然字正腔圆,气息稳如山岳。这手武戏文唱的绝活,连京剧名家都赞叹不已。
在《下陈州》里,他设计的帽翅功堪称一绝。左右帽翅能随心所欲单动、双动,甚至反向转动,配合着陈州地饿死了黎民百姓的唱词,帽翅的颤动频率与唱腔节奏完美契合,把包拯的忧国忧民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将技巧服务于人物的创作理念,正是曹派艺术的核心所在。
三、戏比天大的艺术人生
2017年冬天在郑州演出《血溅乌纱》,曹志刚高烧39度仍坚持登台。当演到严天民雪夜审案的重头戏时,他借着病中的嘶哑嗓音,将人物内心的挣扎演绎得更加真实动人。下场后直接晕倒在后台,嘴里还呢喃着戏词。这种戏比天大的执着,正是中原戏曲人的风骨写照。
在传承方面,他打破门户之见,将豫剧花脸十三韵归纳为四声八法,独创的气息可视化教学法让年轻演员快速掌握发声技巧。疫情期间,他通过直播平台免费授课,吸引上万戏迷在线学习。有网友留言:听曹老师教戏,就像在听一部活着的中原文化史。
从伊洛河畔走来的曹志刚,用生命演绎着梆子戏的魂。那些回荡在中原大地的经典唱段,不仅是技艺的结晶,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当夜幕降临时分,村头老戏台传来的曹派唱腔,依旧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永不褪色的江湖豪情。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