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曾辉戏曲学校:在抖音刷屏的戏曲培训机构究竟几斤几两?

探访曾辉戏曲学校:在抖音刷屏的戏曲培训机构究竟几斤几两?

推开曾辉戏曲学校的朱漆木门,正赶上孩子们练习《天女散花》的水袖功。六岁的小学员踮着脚尖转圈,水粉色绸缎在空中画着优美的弧线,资深青衣演员出身的王老师正手把手调整她的兰花指。这样的场景,在这所藏身于老城区的四合院里,每天要上演十几个小时。

**【老戏骨坐镇传承不玩虚的】**

校长曾辉的办公室挂着泛黄的剧照,记录着他二十年前在长安大戏院演《四郎探母》的盛况。现在年轻人学戏都冲着抖音流量来,这位国家二级演员苦笑着摇头,我们这儿可没有速成班。学校12位专职教师里,有8位是省级院团退休名角,最年长的武生教师李老已年逾古稀,但示范《林冲夜奔》的鹞子翻身时依然虎虎生风。

**【课程表里藏着门道】**

如果说师资是骨架,那课程就是血肉。早上7点的晨功雷打不动,从喊嗓、踢腿到圆场步,看似枯燥的基本功要占三年制课程的四成。但真正让我惊讶的是现代课程设置——戏曲身韵解剖学用3D模型拆解云手动作,数字音乐课教孩子用编曲软件创作戏歌,甚至还有针对短视频平台的镜头表现特训。

**【后台比前台更精彩】**

在排演厅偶遇的家长刘女士道出真相:去年央视戏曲春晚那个AI武旦节目,原型就是我闺女。原来学校与中戏数字表演实验室合作,用动作捕捉技术记录学生表演数据。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随处可见:练功房贴着二维码,扫码就能看老师录制的分解教学;道具间里3D打印的改良盔甲与传统靠旗相映成趣。

离校时撞见招生办主任正劝退家长:您孩子想两个月学会《贵妃醉酒》?真做不到。或许正是这份固执,让这所不起眼的学校走出了梅花奖得主,更让濒临失传的十三响绝技在Z世代手中重焕新生。当95后学员把昆曲念白融入说唱时,老艺人们笑着叹气:这帮小崽子,倒把玩意儿玩活了。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