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敬骅与戏曲:这位新生代演员的国粹情结藏在哪里?
曾敬骅与戏曲:这位新生代演员的国粹情结藏在哪里?
最近打开社交平台,总能看到曾敬骅在《怪物》中的眼神戏冲上热搜。这位从《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走出的新生代演员,用极具爆发力的演技在影视圈站稳脚跟。但某天刷到粉丝群讨论时,我突然被一个问题击中——这个在镜头前能驾驭复杂情感的青年演员,是否也曾在戏曲舞台上留下过惊鸿一瞥?
**藏在古装造型里的戏曲基因**
翻遍曾敬骅的影视作品表,2019年的《不良执念清除师》里那个留着狼尾头的叛逆少年,2023年《疫起》中戴着金丝眼镜的斯文医生,似乎都与传统戏曲相去甚远。但细看他为杂志拍摄的国风大片,身着水墨长衫执扇回眸的定格里,眉宇间竟流转着几分梨园子弟的韵味。这种微妙的戏剧张力,或许正是来自他学生时期参与话剧社打下的表演功底。
**剧场里的基本功修炼**
在文化大学戏剧系求学期间,曾敬骅曾系统学习过京剧身段课程。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他在《逆局》中饰演钢琴家时,连指尖都带着韵律感。虽然从未正式登台演出传统戏曲,但那些在排练厅里反复打磨的云手、台步,早已化作他塑造角色时的独特质感。就像他在采访中提到的:戏曲演员控制肌肉的精准度,对现代戏的情绪传达同样重要。
**新生代演员的传统文化突围**
当我们搜索曾敬骅戏曲时,跳出来的更多是粉丝创作的跨次元混剪——将他现代剧中的哭戏配上《牡丹亭》选段,竟意外契合。这种现象恰折射出Z世代对传统文化的全新诠释。或许正如曾敬骅在《演员的自我修养》读书会上所说:好的表演不分古今,重要的是找到角色灵魂的锚点。
在台北大稻埕的百年戏台下,我们或许等不到曾敬骅披挂上阵唱一曲《四郎探母》,但他正在用属于这个时代的方式,让年轻观众听见传统文化的回响。当他在新剧《非杀人小说》的雨戏中那个教科书级别的踉跄转身,谁能说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身段传承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