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从京剧刀马旦到影视演员的跨界传奇

曾黎:从京剧刀马旦到影视演员的跨界传奇

当《星汉灿烂》中程母萧元漪的凌厉眼神令观众不寒而栗时,很少有人知道饰演者曾黎的骨子里流淌着正宗的京剧血脉。这位中戏96级明星班的班花,在成为影视演员前,曾在戏曲舞台上磨炼出独特的艺术气质。

一、京剧科班的七年淬炼

1990年,14岁的曾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主攻青衣兼刀马旦。在月牙胡同的青砖院落里,她每天清晨五点就要开始拿顶(倒立练功),寒冬腊月里练水袖功时,结冰的绸缎能把手指冻得通红。正是这种严苛训练,让她在《穆柯寨》中饰演穆桂英时,能将九尺长的雉鸡翎耍得行云流水。

戏曲科班对演员的塑造是全方位的。曾黎不仅要学习唱念做打,还要研习《牡丹亭》《长生殿》等经典剧本。这段经历赋予了她对角色心理的精准把握能力,正如她在访谈中所说:戏曲表演讲究'心里有戏',这个理念深深影响着我的影视创作。

二、传统戏曲的当代表达

2018年,曾黎在央视戏曲频道《角儿来了》节目中重现《贵妃醉酒》,云手、卧鱼等身段依旧标准得令专业演员赞叹。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她参与的创新戏曲项目《游园惊梦》,这部实验戏剧将昆曲与多媒体艺术结合,曾黎用现代舞重新诠释杜丽娘的惊梦段落,让年轻观众看到了传统戏曲的另一种可能。

在综艺节目《美好年华研习社》中,她指导年轻艺人学习戏曲程式。当看到00后演员用街舞元素改编《三岔口》时,曾黎既欣慰又感慨:戏曲传承需要这样的跨界对话,就像当年梅兰芳大师拍摄戏曲电影一样。

三、影视表演中的戏曲基因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曾黎塑造的角色常带着戏曲程式的影子。《在远方》里霍梅推眼镜时翘起的兰花指,《聊斋》中梅三娘回眸时的顿步凝眸,这些细节都源自戏曲表演的亮相技巧。她坦言:青衣的含蓄和刀马旦的英气,就像刻在DNA里的表演密码。

在拍摄《大唐荣耀》时,曾黎主动为独孤靖瑶设计了一段剑舞。当30斤重的铠甲压在身上,她依然能舞出戏曲武旦的矫健,这让导演连连称赞:这不是在演戏,是在展现千年文化的气韵。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