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被低估的戏曲功底浸透在骨子里的二十年传承
曾黎:被低估的戏曲功底浸透在骨子里的二十年传承
2023年某卫视中秋晚会上,曾黎一袭水袖翻飞的《贵妃醉酒》惊艳全场。观众惊叹这位中戏最美校花的戏曲功底时,殊不知这水袖功夫背后,藏着整整二十年的淬炼。在流量明星频繁用替身的当下,这份坚持更显珍贵。
一、梨园七年磨一剑
1995年的初秋,湖北荆州少年宫的木地板被汗水浸得发亮。14岁的曾黎每天清晨五点开始练功,把杆压腿时疼得咬碎牙往肚里咽。京剧老师王婉华至今记得:这孩子眼神里有股倔劲,别人压腿哭出声,她憋得满脸通红也不吭声。
中央戏剧学院96级明星班闻名遐迩,却少有人知这个班级的特殊性——所有学生都经过七年系统戏曲训练。曾黎在湖北省京剧院的七年里,青衣、刀马旦行当轮转,每天清晨五点雷打不动的云手练习,造就了她独特的肢体韵律。2003年《秦淮悲歌》中,她饰演的李香君那段行云流水的折扇开合,正是源自京剧《晴雯撕扇》的身段改编。
二、影视剧中的戏曲密码
在《新聊斋志异·画皮》片场,导演吴锦源要求梅三娘要有厉鬼的凄美。曾黎将京剧鬼步改良:脚尖先点地再缓落,配合眼神的瞬间聚焦,创造出令人脊背发凉的惊悚美感。这种将程式化表演自然转化的能力,让香港武术指导董玮赞叹:她的武打戏自带韵律,像在跳一支死亡之舞。
拍摄《大唐荣耀》时,面对珍珠这个大家闺秀角色,曾黎特意设计三慢一快的步态——起步慢、落步慢、转身慢,唯有眼神流转快。这种取自闺门旦的表演方式,让角色在66集长剧中始终保持着古典韵味。编剧刘芳后来透露:很多观众说珍珠走路的仪态让人想起古画,其实那都是戏曲身段的现代表达。
三、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2021年《星月对话》专访中,曾黎展示的戏曲健身操引发热议。她将踢腿、云手等基本功编成现代健身动作,每个动作都要找到对抗力,就像云手时想象在推一堵墙。这种创新让90后粉丝直呼:原来传统功夫这么酷!
在短视频平台,曾黎常分享戏曲妆教学。她特意保留勒头的原始手法:现在用发带省事,但只有用纱带层层勒紧,才能让凤眼吊起来,那是京剧眼神的魂。某次直播中,她边画眉边讲解:旦角的眉毛要'远山含黛',不能画成韩式平眉,这是老辈艺人对着山水悟出来的。
今年初的话剧《惊梦》里,曾黎饰演的戏班班主在战火中护着戏箱,那句人可以死,戏不能绝的台词,恰似她艺术人生的注脚。从十四岁到四十七岁,她把戏曲的种子埋进影视表演,让传统在现代土壤里开出新的花。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不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而在每个鲜活的角色中流转生辉。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