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唱武家坡,为何让戏迷直呼破次元?
曾黎唱武家坡,为何让戏迷直呼破次元?
最近刷到曾黎在综艺节目里唱《武家坡》的片段,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这位以《聊斋志异》中最美梅三娘著称的影视演员,一开嗓竟把老戏迷都震住了:这字正腔圆的西皮流水,这端庄大气的青衣做派,活脱脱就是从戏台子上走下来的王宝钏。但仔细想想,这看似破次元的表演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戏曲密码?
一、武家坡里的千年守望
京剧《红鬃烈马》中的《武家坡》一折,堪称中国传统戏曲里的宝藏剧本。寒窑苦守十八载的王宝钏,在武家坡前与化身军爷试探的薛平贵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博弈。这段戏最妙处在于,看似平淡的夫妻对话里暗藏机锋,每一个眼神流转都是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青衣行当在这里展现出惊人的戏剧张力。当王宝钏唱起手指着西凉高声骂时,水袖翻飞间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又透出劳动妇女的坚韧。这种复杂的性格塑造,正是传统戏曲写意传神的精髓所在。
二、中戏96班的青衣底色
很多人不知道,曾黎在成为影视演员前,是实打实的科班青衣。中央戏剧学院96级表演班,这个出了章子怡、刘烨等影帝影后的明星班,当年戏曲功底训练堪称魔鬼级别。晨功时的喊嗓、圆场,把子功里的刀枪剑戟,这些童子功深深烙印在曾黎的表演基因里。
在综艺后台的采访中,曾黎透露每天早起都要对着朝阳开嗓。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戏曲习惯,让她在演绎王宝钏时自然流露出手眼身法步的韵味。当她甩出水袖的刹那,仿佛时光倒流回中戏练功房的那个清晨。
三、传统戏曲的现代突围
这次跨界表演引发的热议,恰恰折射出传统戏曲传播的新可能。当95后观众在弹幕刷着开口跪时,他们未必知道西皮二黄的区别,却被程式化表演中迸发的人性力量打动。这种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反而让年轻人发现了传统的酷劲儿。
戏曲名家裴艳玲说过:传统不是用来供着的,是要活在当下的。曾黎的这次尝试,就像在古画上添了道新墨——既保留了工笔的细腻,又带着写意的洒脱。当影视演员用专业功底致敬传统,当流量平台成为新戏台,我们突然发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以这般赏心悦目。
谢幕时分,曾黎对着镜头盈盈一拜。这个标准的戏曲谢幕礼,恍惚间让人想起梅兰芳先生移步不换形的艺术箴言。在这个注意力碎片化的时代,或许正是需要这样的破次元碰撞,才能让沉淀千年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熠熠生辉。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