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唱青衣的姑娘,为何转身成了荧幕上的颜如玉?

那个唱青衣的姑娘,为何转身成了荧幕上的颜如玉?

2003年,一部《男才女貌》让观众记住了颜如玉那张极具辨识度的面孔。但鲜少有人知道,演员曾黎本是中央戏剧学院建校以来唯一以京剧青衣专业考入的独苗,这个在梨园行当被视作祖师爷赏饭的姑娘,却在戏曲行业最需要新鲜血液的当口,毅然选择了转身。

**一、红氍毹上的裂缝**

2005年北京长安大戏院的后台,曾黎最后一次对镜勾脸。油彩沿着细腻的笔锋在脸上晕染开,凤冠霞帔在镜中折射出流金般的光泽。这个画面她重复了整整七年,从湖北省京剧院的练功房到中国戏曲学院的排练厅,每一寸肌肉都记得甩水袖的力度。可当她望向镜中那双顾盼生辉的丹凤眼时,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描摹的,是几百年前某个虚构人物的悲欢。

那年京剧观众的平均年龄已达57岁,国家大剧院里《贵妃醉酒》的喝彩声,常常被场外卖糖葫芦小贩的吆喝盖过。同窗们陆续转行去做影视武指、综艺编导,连教身段的老师都开始劝学生:现在影视行业缺会真功夫的演员。梨园行当里流传着十年出一个角儿的老话,可这个时代似乎连等待的耐心都消磨殆尽了。

**二、摄影棚里的新唱本**

《本家兄弟》剧组来学校选角那天,曾黎在试镜间即兴来了段《游园惊梦》。导演没要她演杜丽娘,却看中了青衣演员特有的身段仪态。当监视器里出现她穿着职业套装、踩着细高跟从旋转门走出的镜头时,某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传统戏曲程式化表演中提炼出的神韵,意外契合了现代都市剧所需的戏剧张力。

《聊斋志异》片场成了她的修炼场。画皮女鬼的凄厉眼神里藏着青衣的嗔怨,梅三娘复仇时的碎步带着圆场的功底。有场需要连续吊威亚的戏,武术指导惊讶地发现这个戏曲学院来的姑娘在空中转身的弧度,竟比专业武行还要漂亮三分。

**三、出走的青衣与归来的戏魂**

2017年央视戏曲频道《角儿来了》录制现场,曾黎重新穿上虞姬的鱼鳞甲。当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唱词响起时,现场90后观众突然发现,这个总在偶像剧里演女强人的演员,眼波流转间竟带着他们从未见过的古典韵味。节目播出后,曾黎京剧的话题在微博炸出两亿阅读量,无数年轻人在弹幕里刷着求姐姐开京剧直播。

如今的影视剧组里,悄悄多出些特别条款:古装剧演员必须提前三个月进组练习身段,历史正剧开始聘请戏曲指导设计礼仪动作。而在横店某个拍摄间隙,人们常见曾黎指导年轻演员:你念这句台词时,试试用韵白的气口。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恍惚间像是戏台上未卸妆的伶人。

这个出走的青衣终究没有真正离开。当她在都市情感剧里某个抬眼垂眸的瞬间,当仙侠剧的武打场面突然出现云手山膀的惊鸿一瞥,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戏曲基因,正在以另一种方式苏醒。或许正如梅兰芳大师所言:移步不换形,艺术的魂魄永远会在时代的褶皱里找到新的栖息之地。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