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的戏腔里,藏着中国戏曲最美的密码
曾黎的戏腔里,藏着中国戏曲最美的密码
在古装剧《大唐荣耀》中,曾黎饰演的杨贵妃转身时的一个云手,让无数观众惊叹:这举手投足间的韵味,分明是浸润过戏曲功底的。这位被誉为中戏200年一遇的校花,其实早在踏入影视圈前,就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梨园深处:京剧世家的艺术启蒙**
1995年的武汉街头,总能见到一个18岁少女骑着自行车往返于中国戏曲学院和汉剧院的背影。那时的曾黎,在京剧青衣与汉剧花旦间反复切换学习。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常莉曾回忆:曾黎的戏曲功底,在同届学生中堪称翘楚。
在京剧青衣的学习中,曾黎将程派唱腔的脑后音技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这种需要将声音聚于头腔共鸣的演唱技巧,让她的声线宛如月下清泉。在《锁麟囊》选段里,她能精准控制气息,在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的拖腔中,将悲怆情绪层层递进。
**二、花影摇曳:两种行当的艺术碰撞**
青衣的水袖与花旦的扇子,在曾黎身上达成了奇妙统一。当青衣的慢三眼唱腔与花旦的快二六板式交替出现时,就像工笔与写意的完美融合。在《拾玉镯》的表演中,她饰演的孙玉姣既要完成穿针引线的细腻身段,又要在拾镯时展现少女的娇羞,这种行当间的自由切换,令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火丁赞叹:她的表演,让程式化动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这种跨界能力在影视作品中得到延续。《聊斋志异之画皮》里,她饰演的梅三娘将戏曲的圆场步融入现代打戏,每个转身都带着行云流水般的韵律感。这种将传统程式现代化解构的能力,让角色既有古典美又具现代张力。
**三、戏韵新生: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在综艺《美好年华研习社》中,曾黎与青年演员重现《贵妃醉酒》时,巧妙加入了现代舞元素。传统的卧鱼身段被重新编排,在保持戏曲美学内核的同时,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的视觉语言。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像梅兰芳大师的移步不换形,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当被问及哪种戏曲最好听时,曾黎的回答颇具深意:青衣的婉转遇上花旦的灵动,就像月光与星辉的交织。或许这正是传统戏曲的魅力所在——在严谨的程式规范下,每个行当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当这些光芒汇聚,便构成了中华戏曲的璀璨星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