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学戏曲那些年:她唱过的经典选段有多惊艳?

**曾黎学戏曲那些年:她唱过的经典选段有多惊艳?**

提到演员曾黎,很多人会想到她在荧幕上的明艳动人,却鲜少有人知道她年少时还有一段戏曲基因。这位被章子怡称作中戏两百年一遇大青衣的女演员,在踏入影视圈前,曾系统学习传统戏曲多年。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曲牌唱腔,究竟为她留下哪些惊艳的旋律?

一、汉剧启蒙:荆楚古韵里的童子功

出身湖北沙市的曾黎,最早接触的是有汉调楚腔活化石之称的汉剧。十一岁考入湖北省戏曲学校时,她主攻的正是汉剧青衣行当。在汉剧《二度梅·丛台别》中,陈杏元与梅良玉诀别的经典唱段,至今仍是戏校学生必学曲目。曾黎曾回忆,为掌握这段哭腔中的气声转换,她每天凌晨五点就对着长江吊嗓子,将江水奔流的韵律化入唱腔。

汉剧《柜中缘》里刘玉莲坐草堂自思自想的俏皮西皮腔,是考验花旦嘴皮子功夫的试金石。这段轻快活泼的唱腔,恰恰与曾黎后来在《聊斋》中饰演梅三娘时的灵动一脉相承。戏迷发现,她念台词时的唇齿力度,依稀带着汉剧吐字归韵的功底。

二、昆曲情结:水磨腔里的古典美学

考入中戏表演系后,曾黎在常莉教授指导下开始研习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一折,杜丽娘那段【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被她演绎得缠绵悱恻。某次校园演出中,她头戴点翠头面,身着月白褶子的造型,被同学戏称从明代古画里走出来的美人。

在电影《柳浪闻莺》里,曾黎饰演的越剧女小生银心,其实暗藏昆曲身段。导演特意安排她在楼台会中化用昆曲小生的折扇技法,那段雨中执伞的台步,隐约可见《玉簪记·琴挑》中潘必正的潇洒风姿。

三、跨界新韵:当戏曲基因遇见现代旋律

近年参加综艺时,曾黎屡次展现戏曲功底。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她将黄梅戏《女驸马》选段与现代舞融合,那句为救李郎离家园的经典唱词,经她略带烟嗓的演绎,竟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摩登感。网友笑称这是赛博朋克版女驸马。

更令人惊艳的是某次央视中秋晚会,她与京剧名家共演《贵妃醉酒》选段。改良后的贴片水钻点翠头饰,搭配3D全息投影的牡丹亭景,让海岛冰轮初转腾的【四平调】焕发科幻色彩。戏迷发现,她改良了传统卧鱼动作,加入现代舞的脊柱波浪,既保留程式之美,又符合当代审美。

结语:

从汉剧科班到昆曲研习,从越剧触电到跨界创新,曾黎的戏曲情结始终如暗香浮动。那些年扎下的戏台根基,不仅成就了她独特的古典气质,更在某个不经意的转身回眸间,为观众泄露了传统艺术的惊鸿一瞥。下次听到她念台词时的韵律感,或许正是某段西皮流水在岁月中的温柔回响。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