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里的戏台子最怕冷场这几出戏一开嗓准能镇住场
茶楼里的戏台子最怕冷场这几出戏一开嗓准能镇住场
竹帘外飘着龙井香,八仙桌上摆着瓜子碟,茶楼里老茶客们正等着好戏开锣。跑堂的伙计擦着汗珠穿梭在木楼梯间,掌柜的眯着眼拨弄算盘珠子,突然咣的一声堂锣响,二楼雕花戏台上的红绒幕布缓缓拉开。这方寸戏台,不知见证过多少名角儿的绝活,也藏着市井百姓的戏瘾。
一、京片子里的江湖气:折子戏里的快意恩仇
老北京茶楼的戏台上,最常响起《四郎探母》里杨四郎那句儿要回朝见娘亲。这出折子戏不过半个时辰,却把忠孝两难全的悲情演得荡气回肠。茶客们嗑着瓜子,跟着胡琴声摇头晃脑,听到雁门关外雪纷纷时,总有几位老爷子偷偷抹眼角。
天津卫的茶楼偏爱《打渔杀家》这样的武戏。萧恩父女在台上翻十几个空心跟头,台下的喝彩声能把茶碗盖震得直跳。茶博士拎着铜壶穿梭添水,总要提醒客人当心热茶烫了手,可谁顾得上这些?满场目光都盯着台上那杆银光闪闪的鱼叉。
二、江南烟雨泡软了唱腔:评弹里的家长里短
苏州观前街的茶楼里,三弦叮咚一响,穿月白旗袍的评弹艺人还未开腔,满堂茶客已屏住呼吸。《珍珠塔》里方卿见姑母那段,艺人眉眼间流转的世态炎凉,让盖碗茶里的碧螺春都泛着苦涩。老茶客咂摸着茶汤,仿佛品出了戏文里的世故人情。
杭州清河坊的茶肆常演《白蛇传》,许仙与白娘子断桥相会时,琵琶声像极了西湖的雨丝。跑堂的托着定胜糕从台前过,总要猫着腰生怕挡了客人看戏。二楼雅座的老茶客听着千年等一回的唱词,手里的龙泉青瓷盏半晌忘了放下。
三、麻辣鲜香拌着川腔:变脸绝活里的烟火气
成都宽窄巷子的老茶馆里,竹椅还没坐热,台上突然啪的一声折扇响。《滚灯》里的丑角顶着油灯翻跟头,茶客们笑得前仰后合,盖碗里的茉莉花茶泼湿了蓝布长衫。变脸艺人一个转身,青面獠牙瞬间化作慈眉善目,跑堂的适时递上热毛巾,不知是给客人擦汗还是擦惊出来的冷汗。
重庆磁器口的吊脚茶楼上,《拜新年》的诙谐唱段混着火锅香气飘出窗外。旦角甩着水袖唱正月里来是新年,台下穿对襟衫的老茶客跟着拍板眼,手里的老荫茶早就凉了也顾不上喝。变脸艺人下台时,总有胆大的茶客凑上去想摸脸谱,惹得满堂哄笑。
茶楼戏台上的幕布开合间,百年时光在茶汤里起起落落。如今玻璃幕墙的茶艺馆里放起了轻音乐,可老城根下的那些茶楼,依然倔强地守着那方红氍毹。当胡琴声再次响起时,新来的客人或许听不懂戏文里的典故,但那份浸着茶香的烟火气,总能让匆匆过客慢下脚步,听一段市井里的千年回响。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