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搭台,哪种戏曲演员最对味?》

《茶楼搭台,哪种戏曲演员最对味?》

茶馆里铜壶嘴儿喷着白气,青花盖碗磕碰出清脆响动,临窗方桌边支着耳朵的老茶客们,最是挑剔的主顾。要在这烟火气里唱出彩头,可不是随便哪个戏曲班子都能成的。

一、功夫瓷实的武生最吃香

茶楼不比大戏台,八仙桌围出个三丈见方的场子,武生翻跟头得算准了步数。去年春月楼请了位河北梆子的武生,红缨枪贴着茶客的鼻尖扫过,惊得满堂喝彩。这种见真章的把式,最合老茶客的眼缘——武戏讲究拳打卧牛之地,茶楼正应了这句老话。

二、嗓子亮堂的青衣最讨喜

川剧里的高腔青衣最懂茶楼的妙处。竹椅板凳围坐的场子,演员得把嗓子送到每位茶客耳朵里。成都有家老茶馆专请变脸旦角,唱到紧要处甩个水袖,茶碗里的碧潭飘雪都要跟着打旋儿。这种能镇住场子的亮嗓,比大剧院里的麦克风传声更见功夫。

三、会耍嘴皮子的丑角最活场

苏州评弹的老先生最懂茶楼门道。三弦一拨,醒木一拍,能把《三笑姻缘》说得满堂哄笑。前年观前街的吴苑茶馆,请了位评话艺人说《水浒》,说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时,茶博士拎着铜壶给客人续水都要憋着笑。这种插科打诨的本事,最能把茶楼里的闲散气氛盘活。

四、能即兴的角儿最金贵

去年深秋在扬州富春茶社见过绝活。唱扬剧的老生正演着《单下山》,瞥见跑堂端上蟹黄汤包,临时改词唱了段九月团脐十月尖,惹得老饕们拍案叫绝。这种见景生情的本事,非得在茶楼浸淫多年的老戏骨才能拿捏得当。

茶楼戏台最忌端着架子。前厅后厨飘着茶香饭香,跑堂的吆喝声、茶客的谈笑声,都得化成戏里的锣鼓点。能在这儿站稳脚跟的角儿,哪个不是七分本事三分烟火气?下次您去茶楼听戏,不妨细品这些门道——那盖碗里沉浮的,可不只是几片茶叶。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