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庄今天唱的什么戏曲?老槐树底下藏着大热闹
**柴庄今天唱的什么戏曲?老槐树底下藏着大热闹**
天刚擦黑,柴庄村西头的老槐树下就支起了竹竿架的电灯泡。李二爷蹲在石碾子上抽旱烟,烟锅子往砖墙上磕了磕:“今儿唱《打金枝》,王团长亲自扮郭暧!”
这话顺着穿堂风飘进灶房,刘婶子把刚蒸好的槐花窝头往竹篾筐里一摔,扯着围裙边擦手边往外跑:“可了不得!前年他们团在县里唱这出,县文化馆的椅子腿都让人挤断两根!”
---
**梆子声里藏着老讲究**
七点不到,水泥台子前已经摆满了马扎。三岁的小宝被奶奶用红绸布捆在背上,手里攥着半块桃酥,眼睛直勾勾盯着台上晃动的雉鸡翎。琴师老张头调弦时故意把坠胡拉出个滑音,台下顿时哄笑——这是柴庄听戏的老暗号,意思是“角儿要出场了”。
王团长踩着鼓点掀帘子那刻,后厨帮工的春燕正猫着腰给角儿递润喉的蜂蜜水。忽然瞥见郭暧的朝服下露出半截牛仔裤,急得直跺脚:“我的亲娘!说好借老支书的黑绸裤呢?”旁边管行头的老周嘿嘿一笑:“你懂啥?现在讲究‘金殿’穿牛仔裤,‘洞房’换戏装,抖音上点赞能多五千!”
---
**老戏迷遇上新把式**
演到驸马爷摔凤冠那段,八十岁的赵老太突然扶着拐棍站起来,中气十足地喊了句:“摔轻了!当年马金凤在这儿唱,那金冠子能飞出三丈远!”台侧立刻有人接茬:“您老保重,这冠子是树脂的,二百八一个哩!”
年轻人们举着手机往前涌,带得马扎阵东倒西歪。穿汉服来打卡的大学生把自拍杆架在香炉上,转头问旁边嗑瓜子的六婶:“郭暧算不算古代凤凰男啊?”六婶愣是把手里的瓜子捏碎了两颗:“啥男?人家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搁现在相当于红三代!”
---
**散场后的戏外戏**
十点半收锣,戏班子吃着村民送的腌香椿拌面条,会计老吴攥着红包往王团长兜里塞:“咱村扶贫车间赞助的,明年得排新戏!”月光照见红包上印着“柴庄手工藤编厂”的字样,王团长转头对拉二胡的小徒弟挤眼:“看见没?这才是真《打金枝》——乡村振兴大戏!”
村口小卖部的冰柜今夜清空了所有矿泉水,老板娘哼着“金殿上打君又打父”往记账本上划拉,明早五点,她得赶头班车去县城进货——抖音评论区炸了,外村人都在问:“柴庄明晚唱啥?”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