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戏曲地图:推开传统艺术大门的N种方式
常德戏曲地图:推开传统艺术大门的N种方式
清晨的滨湖公园总飘着悠扬的戏腔,几位老人手持折扇在垂柳下开嗓,引得晨练的市民驻足哼唱。在常德这座浸润着荆楚文化的城市,戏曲从未远离市民生活。想系统学习这门传统艺术?不妨看看这份浸透着烟火气的戏曲学习指南。
专业院团敞开大门
常德汉剧院后巷的朱漆木门里,每周三下午都会传出咿呀的唱腔。这座始建于1953年的老院团,近年特别开设了市民戏曲课堂。主攻武陵戏的刘美娟老师表示:从身段基本功到经典唱段,我们按季度开设不同阶段的课程,最近《祭头巾》的报名最火爆。院团门口的宣传栏里,张贴着当季课程表,用毛笔小楷工整写着报名方式。
社区里的戏曲江湖
穿紫河街道文化站二楼每到周末就热闹非凡。这里的戏曲公益班不收学费,只需自带茶水杯。负责人李阿姨是退休的票友,她骄傲地展示着学员们的成果:去年重阳节,我们自排的《思凡》在社区晚会拿了头奖。类似的戏曲角遍布各街道,武陵区文化馆每月还会组织跨社区的戏曲联谊。
校园里的传承新芽
湖南文理学院的戏曲选修课总是座无虚席。音乐系王教授将现代编曲融入传统唱腔的创新教学法,吸引了不少年轻学子。00后学生们改编的《刘海砍樵》电子民谣版,在B站有十几万播放量呢。王教授笑着说。校内的戏曲社团沅澧雅韵定期在白马湖文化公园举办公开课,常有市民带着孩子来体验。
民间戏班的烟火课堂
下南门老城墙根下,总能看到几位老人围坐教戏。年过七旬的陈师傅是码头号子传人,他的露天课堂随四季变换场地。冬天在茶馆,夏天在树荫下,想学就带把瓜子来听。这种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让《打铜锣》《八百里洞庭》等本土戏种得以鲜活传承。
线上线下的新玩法
常德市非遗保护中心的抖音账号定期推送戏曲教学短视频,评论区常有网友晒出跟练视频。线下则定期举办戏迷擂台,去年夺冠的快递小哥小张说:我在送货路上跟着音频练,手机里存了200多段唱腔。
从专业院团到市井巷陌,常德的戏曲传承正以多元形态生长。不如这个周末,去青年路的戏曲茶座点壶君山银针,或许就能偶遇你的启蒙老师。当第一声唱腔脱口而出时,你便接过了这座城市六百年的文化香火。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