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沅澧水畔的丝竹声——探访常德弹唱戏曲江湖
寻味沅澧水畔的丝竹声——探访常德弹唱戏曲江湖
在沅江与澧水交汇的古城常德,当暮色四合,总有三弦声穿透青石板巷陌。这些流淌在街巷间的清音,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戏曲江湖图景——这里活跃着十余支以弹唱见长的戏曲团体,他们用弦索叮咚守护着六百年的丝弦雅韵。
一、市井深处的弹唱江湖
常德市文化馆每周四下午都会传出婉转的丝弦声。二十余位银发艺人端坐其间,三弦、扬琴、月琴在布满老茧的指间翻飞。这支由退休艺人自发组建的老西门丝弦社,成员平均年龄68岁,却保持着每周三次的固定排练。社长李德安总爱说:我们唱的不是戏,是常德人的魂。
在穿紫河畔的茶馆里,洞庭春曲艺社的演出总让茶客们屏息凝神。这里保留着最地道的坐唱传统,六位乐师围坐八仙桌,檀板轻敲间,一曲《宝玉哭灵》能惹得满堂唏嘘。年过七旬的主弦周师傅那把紫檀三弦,琴筒上密布着六十年的岁月包浆。
二、校园里的新苗吐翠
湖南文理学院音乐楼的排练厅里,95后姑娘王雨婷正在调试月琴音准。作为沅澧丝弦传习社的骨干,她和同学们创新编排的《丝弦新韵》将R\u0026B节奏融入传统曲牌,在大学生艺术节上斩获金奖。这群年轻人每周都会去老艺人家里偷师,用手机录下珍贵的口传心授。
在常德市一中,丝弦选修课是最抢手的艺术课程。音乐教师刘芳开发的《丝弦童谣》教材,把本地童谣改编成适合青少年演唱的曲目。课间操时分,常有学生哼着月亮粑粑跟我走的调子穿过紫藤长廊。
三、创新者的破局之道
常德丝弦剧院的排练场,传统戏台与全息投影技术正在碰撞火花。新编历史剧《渔父辞》中,屈原吟诵《离骚》时,背后江水会随三弦轮指泛起数字涟漪。艺术总监赵敏说:我们要让老戏迷听到传统韵味,让年轻人看见当代审美。
在抖音拥有30万粉丝的丝弦兄妹组合,把直播现场搬到了桃花源景区。他们用常德方言翻唱流行歌曲,在线观众既能点播传统曲目《双下山》,也能听到用丝弦伴奏的《青花瓷》。一场直播打赏收入,抵得上剧场半月演出。
夜幕下的诗墙公园,民间乐社的即兴弹唱仍在继续。老琴师信手拨弄的《四季相思》,与远处酒吧飘来的电子音效奇妙交融。这座古城里的弹唱声,从未因岁月流逝而喑哑,反而在代代相传中愈发清越——当三弦遇见Z世代,六百年的雅韵正谱写出新的江湖传奇。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