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老街巷里寻丝竹:这些地方藏着好玩的戏曲弹唱班

常德老街巷里寻丝竹:这些地方藏着好玩的戏曲弹唱班

在常德城区的老茶馆里,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几位手持三弦的老茶客眯着眼睛,指尖在琴弦上轻轻一划,带着沅水韵味的唱腔便飘了出来。这座城市骨子里流淌着戏曲的基因,想学地道的常德弹唱,不妨去这几个有意思的地方转转。

**一、藏在文化馆里的非遗传承班**

每周四晚上,武陵区文化馆三楼总会传出叮咚作响的扬琴声。这里是常德丝弦的传承基地,65岁的省级传承人李老师带着徒弟们,手把手教年轻人玩转九腔十八调。特别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老带新制度,每期开班都会安排老票友和新学员结对,学弹三弦的年轻人常常被老琴师拉去江边吊嗓子,说是在水边练声才能唱出沅江的灵气。

**二、社区活动中心的银发课堂**

下南门社区二楼的戏曲角最近添置了几把新琵琶,这是给老年大学戏曲班准备的。教课的周阿姨年轻时是丝弦剧团的台柱子,现在带着二十几个老姐妹组了个金秋弹唱社。别看学员平均年龄68岁,她们改编的丝弦版《常德米粉谣》在短视频平台火了,轻快的三弦配上诙谐的唱词,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报名当旁听生。

**三、大学生组团拜师的民间剧团**

穿紫河边的沅水谣茶馆二楼别有洞天,常德丝弦民间剧团在这里开设了青年研习社。团长是个80后,把传统曲牌改编成民谣风格,教学生用吉他给丝弦伴奏。上个月结业的学员里,有三个音乐系大学生组了支新丝路乐队,把《刘海砍樵》的经典唱段混搭电子乐,在河街演出时引得游客直呼上头。

**四、藏在菜市场楼上的兴趣工坊**

北站菜市场三楼有间不起眼的工作室,每周六上午都坐满带着乐器的街坊。教花鼓戏弹唱的张师傅原是桃源县剧团的乐师,现在专教市井百姓玩乐器。这里不讲究科班出身,卖鱼的王叔学月琴,理发店李姐练二胡,最近他们正排练新编的《擂茶调》,说是要在年底社区春晚露一手。

走在常德的大街小巷,转角就可能遇见抱着乐器的戏曲爱好者。这些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弹唱班,没有华丽的招生广告,倒像是街坊邻里自发形成的文艺据点。想真正触摸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不妨循着丝竹声找去,说不定下个在河街茶馆即兴弹唱的就是你。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