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莉:戏台上绽放的倔强牡丹

常莉:戏台上绽放的倔强牡丹

北京前门老戏楼后台,檀香木妆镜前常莉正对着镜子勾脸谱。金粉勾勒的凤眼斜飞入鬓,朱砂点染的唇瓣似笑非笑,她指尖蘸着胭脂在眉心细细点出三瓣梅。突然,戏楼外传来救护车刺耳的鸣笛,常莉的手微微一颤,刚描好的眼线歪了三分。这个瞬间,把时光拉回到三十年前的那个雨夜。

一、梨园新苗

1983年深秋,北京戏曲学校练功房的水磨石地面被汗水浸得发亮。13岁的常莉吊着腿靠在把杆上,右腿绑着浸透药酒的白布条。那天清晨的毯子功课上,她为完成一个高难度鹞子翻身,生生把韧带拉伤。老师劝她歇息,她却咬着竹筷继续耗腿——这是老辈传下的土法子,含着竹筷能压住痛呼声。

在戏校七年,常莉的练功服永远比别人多两道补丁。她总在熄灯后溜到月光下的天井,就着青砖地上晃动的竹影练云手。某年大雪,校长巡夜时发现雪地里竟有一串脚印通向练功房,推门看见常莉正对着结霜的玻璃窗走圆场,呼出的白气在玻璃上凝成朵朵梅花。

二、破茧成蝶

1995年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改编版《牡丹亭》首演进入倒计时。常莉饰演的杜丽娘需要完成游园中的三米水袖抛接,这是她自创的绝活。当鎏金水袖如凤凰展翅般掠过台前时,前排观众分明看见,那对六米长的水袖内衬竟绣着密密麻麻的暗纹——那是她将《牡丹亭》全本唱词用金线绣成的。

在台北戏曲学院交流期间,常莉将传统剑舞与太极融合,创作出游龙惊鸿剑。某次排练,她连续七个小时研究剑穗的摆动轨迹,最后竟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到剑穗在空中自然形成的篆书戲字。这种痴劲,让台湾同行戏称她为戏疯子。

三、薪火相传

2018年重阳节,常莉带着弟子们在河北农村戏台演出。当《穆桂英挂帅》演到辕门外三声炮时,她突然摘下头冠,露出斑白的两鬓。台下老戏迷这才惊觉,眼前这位声若洪钟的穆桂英已年过半百。散场后,她在后台掏出保温杯,里面泡着胖大海和川贝——这是她二十年雷打不动的护嗓秘方。

在戏曲传承基地,常莉独创镜像教学法。她要求学员对着落地镜练习,不仅要看正面动作,更要观察背影的气韵。有次示范《贵妃醉酒》的卧鱼动作,她保持这个姿势讲解四十分钟,起身时戏服下摆竟在地面印出一朵完整的牡丹汗渍。

如今走进常莉的寓所,最显眼的是满墙戏服衣箱,每个箱盖内侧都用毛笔写着剧目名称和演出日期。其中一个褪色的樟木箱里,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八本练功日记,最早那本的扉页上歪歪扭扭写着:戏比天大。窗台上,一盆洛阳红牡丹开得正好,花瓣上还沾着晨露,恍如当年那个在雪夜练功的少女鬓边的汗珠。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