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寻戏记:藏在烟火气里的戏曲课堂

常熟寻戏记:藏在烟火气里的戏曲课堂

古城常熟的清晨总是从一碗炒浇面开始的,而在升腾的热气里,总能听见几声清亮的吊嗓声。这座拥有1700年建城史的江南小城,骨子里浸润着吴侬软语的戏曲基因。从昆曲水磨腔到锡剧滩簧调,戏曲的种子正在新时代的土壤里萌发新芽。

一、社区里的戏曲会客厅

在琴湖新村社区活动中心,每周二下午总飘着咿咿呀呀的唱腔。72岁的张美凤老师在这里教了十年锡剧,她的学员从菜场老板娘到退休教师都有。唱戏讲究字正腔圆,但更要紧的是把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唱出来。张老师总爱用常熟土话讲解戏曲韵白,让学员们倍感亲切。

这样的戏曲传承点在常熟遍地开花:虞山街道的非遗小剧场定期举办戏曲沙龙,文化馆周末开放的戏曲体验课常常爆满,就连老年大学的戏曲班都要提前半年排队报名。戏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阳春白雪,而是街坊邻里的共同记忆。

二、年轻人的新派戏窝子

方塔东街的拾音坊戏曲工作室显得格外特别。玻璃幕墙里,90后主理人陈思远正在教年轻人用吉他给《牡丹亭》配乐。这个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常熟小伙,把昆曲工尺谱改编成简谱,让更多年轻人能轻松入门。

我们正在筹备戏曲快闪活动,想把《珍珠塔》唱进咖啡厅。陈思远的工作室还开设戏曲妆造体验课,当95后姑娘们戴上点翠头面自拍时,古老的戏曲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焕发新生。

三、寻师问道指南

想拜师学艺的戏迷们不妨试试这些门路:尚湖风景区内的茶室常有票友聚会,虞山脚下的评弹馆定期开设短期班,方塔园里晨练的老先生们多是深藏不露的戏曲行家。常熟博物馆每年寒暑假都会举办戏曲夏令营,带着孩子们画脸谱、学身段。

城南的梅李古镇还藏着几位锡剧老艺人,他们可能没有华丽的头衔,但那些口传心授的古老唱腔,藏着戏曲最本真的韵味。悄悄说个小秘密:每年谷雨时节,古里文昌街的茶馆总有老票友开私教课,一壶碧螺春能换半出《玉蜻蜓》。

夜幕降临时,走过常熟的老街巷,某个亮着暖灯的窗口可能正传出《双珠凤》的唱段。这座把戏曲揉进市井生活的城市,总在不经意间为你揭开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不如循着那婉转的曲调,推开那扇虚掩的门,或许就能遇见属于你的戏曲人生。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