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寻戏:烟火巷陌里的戏曲传承地图

常州寻戏:烟火巷陌里的戏曲传承地图

在青果巷斑驳的粉墙边,一段清越的锡剧唱腔穿堂而过。常州这座千年古城里,戏曲早已褪去阳春白雪的标签,化作街巷间触手可及的生活滋味。若您想在常州觅得戏曲传承的脉络,不妨循着这份浸染着吴侬软语的寻戏地图出发。

**一、梨园新芽初长成**

天宁区文化馆每周四下午总会飘出稚嫩的唱念声,这里是常州少儿戏曲传习基地。锡剧名家周东亮曾在此指导的少儿版《珍珠塔》,小演员们踩着云步穿梭于回廊,水袖翻飞间竟有几分专业风范。毗陵驿街道社区学校的戏曲兴趣班则更显烟火气,退休教师张美华带着三十余位银发学员,在社区活动室里将《双推磨》唱得活色生香。

**二、深巷藏有真功夫**

行至西瀛里,古色古香的文亨书场二楼藏着常州锡剧传习所。这里延续着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六旬老艺人陈建新手持檀板,逐字矫正学员的咬字归韵。周末的课程总被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挤满,木地板在密集的台步声中吱呀作响。钟楼区非遗保护中心推出的戏曲工坊更显新意,数字化身段教学系统将传统程式拆解成三维动画,吸引了不少90后白领下班后来解锁戏曲新技能。

**三、校园飞出金凤凰**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戏曲表演专业的练功房永远亮着灯,清晨五点就能听到学生吊嗓子的声音。这里的戏曲进校园工程已培育出多位省戏剧红梅奖得主,教学楼走廊里挂满的戏装如同流动的戏曲编年史。局前街小学的孩子们课间操跳的是戏曲韵律操,红领巾与腰间的汗巾齐飞,一招一式竟把云手山膀耍得虎虎生风。

**四、市井处处有戏台**

夜幕降临时,红梅公园的闻莺阁总会上演百姓戏台。蹬着三轮车赶来的票友们自带乐器,你方唱罢我登场,惊得树梢宿鸟扑棱棱飞起一片。运河五号创意园区的集装箱剧场里,年轻剧社正在排演实验戏曲《青果巷往事》,传统锡剧唱腔混搭电子乐,投影在斑驳墙面的水墨动画与实景演出交相辉映。

在这座把戏曲种进街巷的城市里,学戏从不是件郑重其事的大事。或许就在某个茶香氤氲的午后,您转过某个巷角,便被某处传来的婉转唱腔牵住了脚步,从此踏入梨园深处。常州的戏曲传承,正应了那句老话——大隐隐于市,在寻常日子里续写着六百年不绝的吴韵芳华。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