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的胭脂香里,藏着常州人的戏瘾
青果巷的胭脂香里,藏着常州人的戏瘾
常州青果巷的清晨总飘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脂粉香,这是巷尾梨园雅舍的余韵。推开雕花木门,但见梳妆镜前叠着数顶凤冠,金丝银线在晨光里微微发亮。老板娘王素芬正用细狼毫蘸着朱砂,给客人勾着柳叶眉,这是锡剧《珍珠塔》里陈翠娥的扮相,她说话时手腕轻转,镜中人眼角便绽开一朵桃花。
**一、勾眉画鬓处,皆是人间戏**
常州戏曲妆容讲究三分扮相七分神,在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的老票友家中,至今珍藏着民国时期的生旦脸谱。锡剧妆容以清雅见长,旦角用淡朱砂晕染眼窝,两颊胭脂要画出江南女子的温润。武进区锡剧团的化妆师李师傅说:给《双推磨》里的苏小娥上妆,得用扬州谢馥春的鸭蛋粉打底,这样出汗时才不花妆。
**二、粉墨春秋里的活态传承**
新北区文化馆每月初九的戏曲体验日最是热闹,化妆间里挤满试妆的年轻人。00后大学生小林正跟着非遗传承人学贴片子,水纱要缠七圈半,勒住太阳穴才能吊起眉眼。天宁寺旁的风雅颂戏装工作室里,苏绣师傅正赶制一件点翠头面,孔雀羽在丝线上泛着幽蓝的光。
**三、霓裳羽衣今犹在**
夜幕降临时,红梅公园的水榭戏台便亮起宫灯。常州凤凰谷大剧院的后台,化妆镜前摆着三排青花瓷胭脂罐。正在扮《玉蜻蜓》申大娘的老生演员说:现在年轻人爱汉服,我们就设计戏曲元素体验妆,眼尾描金的做法还是跟南京京剧团学的呢。钟楼区某小学的戏曲社团里,孩子们用可水洗油彩勾脸,稚嫩的唱腔混着蝉鸣飘出窗外。
胭脂盒开合间,常州城已换了人间。那些描金绘彩的眉眼,既守着老腔老调的规矩,又沾着新时代的烟火气。当00后姑娘顶着贴片发朋友圈时,戏台上下早分不清谁是看客谁是角儿——这座江南古城,本就是个永不落幕的戏台。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