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龙城戏韵:常州戏曲摆件淘宝指南

寻访龙城戏韵:常州戏曲摆件淘宝指南

常州人把看戏称作听戏,这份刻在骨子里的戏曲情结,在老街巷陌的文创空间里开出了别样的花。要寻正宗戏曲摆件,不妨跟着这份本地人私藏的攻略,来一场戏迷的寻宝之旅。

一、文玩藏宝阁:常州文化城

位于天宁区和平中路的常州文化城,是戏曲爱好者必打卡的宝藏地。三楼的梨园雅集专营戏曲周边,一进门就能看见整面墙的京剧脸谱摆件。店主老周是评弹票友,他家的生旦净丑泥塑尤其讲究——青衣的水袖用真丝面料,武生的靠旗要插七面,连盔头上的绒球都按行当分三六九等。

转角处的江南工坊藏着惊喜,常州梳篦博物馆监制的戏曲人物梳篦堪称一绝。巴掌大的黄杨木梳上,精雕细刻着《珍珠塔》方卿见姑的场景,梳齿化作亭台楼阁的栏杆,梳背正好是小姐的云鬓,这样的巧思只有在老手艺人那里才能得见。

二、巷弄里的非遗密码:青果巷工作室

青果巷的粉墙黛瓦间,藏着不少手作工作室。金坛刻纸传人王师傅的工作室总飘着檀香味,他独创的戏曲镂空灯罩最受年轻人追捧。用刻刀在宣纸上雕出《白蛇传》断桥相会的场景,罩在暖光灯上,光影流转间仿佛看见许仙的纸伞在西湖烟雨中浮动。

巷尾的留青竹刻坊值得细逛,非遗传承人徐师傅擅长在竹片上刻画戏曲人物。拇指大的竹片上,《红楼梦》十二金钗的眉眼传神,黛玉葬花的凄美、宝钗扑蝶的娇憨都定格在竹青与竹肌的色差之间。这些竹刻可以定制成书签、挂坠,既是摆件又是实用器。

三、市井淘宝趣:集市捡漏攻略

每月初八的东坡公园旧货集市是行家的秘密基地。有位戴圆框眼镜的摊主专收老戏单,他的藤编箱里常能翻到民国时期的锡剧泥人。去年秋市出现过一个双绝:锡剧《双推磨》场景摆件,泥塑人物不过三寸,但石磨真的能转动,水桶里的清水是用天然树脂凝固而成。

逛集市要赶早,行家们往往天不亮就打着电筒扫货。遇到红木雕花镜框装裱的剪纸戏出,记得用手电斜照看层次——好的剪纸要有七层透叠,这样的作品多是已故大师周蕴华的弟子所作。

在常州淘戏曲摆件,买的不仅是物件,更是一段流转的戏文。当指尖抚过留青竹刻上细腻的刀痕,仿佛触摸到了龙城六百年的戏曲脉搏。这些散落在市井的戏魂碎片,正等着懂行的你来续写新的故事。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