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寻戏:这五个地方藏着最地道的戏曲味儿
常州寻戏:这五个地方藏着最地道的戏曲味儿
常州人爱听戏是刻在骨子里的。清晨公园里飘来的胡琴声,巷子深处茶馆传出的锡剧唱腔,总能让匆忙的路人放慢脚步。在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江南老城里,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活色生香的生活滋味。
一、剧院里的霓虹流光
常州大剧院每月都会推出戏曲名家专场,去年梅花奖得主周东亮在这里连演三场《珍珠塔》,散场时戏迷们围在演员通道久久不愿离去。更接地气的是兰陵剧院的周末戏相逢,花30元就能看完整本《双推磨》,二楼木椅上的老茶客跟着唱段轻轻打着拍子,空气里飘着茉莉花茶的香气。
二、公园里的露天戏台
红梅公园的知春舫戏台最是有趣。每逢双休日下午,总有几个穿缎面短褂的老先生自带乐器,在六角飞檐的戏台上摆开阵仗。《拔兰花》《双珠凤》的调子一起,散步的、遛鸟的、打太极的都不自觉聚拢过来。有位唱旦角的阿姨,水袖一甩竟惊起岸边几只白鹭,引得众人齐声叫好。
三、茶馆里的吴侬软语
青果巷的德泰恒茶楼藏着真功夫。每周三上午的票友雅集,能见到穿香云纱的老克勒用纯正常州话唱滩簧。紫砂壶嘴飘出的热气里,一段《庵堂相会》唱得九转十八弯,听得懂的老茶客闭着眼晃脑袋,听不懂的年轻人也觉着这吴语唱腔比流行歌更有味道。
四、老街上的活态传承
篦箕巷的晚晴轩书场是块宝地。76岁的评弹艺人陈老先生在这里说了四十年书,三弦一响,从《三笑》说到《玉蜻蜓》,把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说得常州人都忘了这原是苏州传说。最妙的是雨天坐在雕花木窗边,听着叮咚弦声混着屋檐滴水声,仿佛穿越回百年前的水码头。
五、节庆时的烟火大戏
每年立夏前后的锡剧艺术节最是热闹。淹城遗址公园会搭起十米宽的水上戏台,当《孟丽君》的唱词飘过护城河,岸边的观众跟着哼唱,卖海棠糕的小贩也暂停吆喝。散场时人群穿过挂满灯笼的春秋街,戏服未卸的演员骑着电动车从巷子穿过,衣袂飘飘恍如画中人来。
在常州寻戏,不必刻意追逐名角大家。老茶馆里飘出的一句清唱,公园角落突然响起的板鼓声,甚至菜场门口修鞋匠随口哼的锡剧小调,才是这座古城最动人的戏韵。下次来常州,记得跟着本地大爷大妈转个弯,说不定就在某个巷口遇见正在开嗓的民间艺术家。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