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老常州:这几处地方,藏着最地道的戏曲声

**寻味老常州:这几处地方,藏着最地道的戏曲声**

若想感受一座城市的韵味,不妨听听它的声音。在常州,老巷子里的吴侬软语、茶馆里的三弦声、剧院里的锡剧唱腔,都是流淌在本地人骨子里的乡音。想听原汁原味的戏曲?跟着这份“老常州人私藏清单”走,带你找到最地道的“戏窝子”。

---

**一、青果巷茶馆:百年巷弄里的评弹雅韵**

青果巷的粉墙黛瓦间,藏着几家不起眼的老茶馆。推开木门,八仙桌、长条凳、盖碗茶,台上先生一袭长衫,怀抱三弦,吴语软糯的评弹声一起,瞬间将人拉回百年前的老常州。

**推荐点**:每周五、六晚7点,常州评弹团的老师会在此驻场。点一杯碧螺春,配一碟五香豆,听《三笑》《珍珠塔》的经典选段,老茶客们还会跟着哼唱,烟火气十足。

**地址**: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中段

**贴士**:提前半小时占座,临窗位置可赏运河夜景。

---

**二、常州评弹团小剧场:专业院团的惠民场**

想听正宗的常州评话和锡剧?本地人常去天宁寺旁的评弹团小剧场。这里票价亲民(20-50元),演员多是省级非遗传承人,唱腔、身段讲究,连老戏迷都挑不出毛病。

**经典场次**:

-每周三下午2点《双珠凤》(锡剧)

-每周日早10点《武松》(评话)

**地址**:天宁区罗汉路1号

**隐藏福利**:散场后别急着走,后台偶遇老演员聊戏,他们会热情分享常州戏曲掌故。

---

**三、红梅公园戏曲角:市井里的“草台班子”**

红梅阁前的凉亭,每天清晨都有自发组织的戏曲票友聚会。拉二胡的、唱锡剧的、演滩簧的,虽不专业,却胜在热闹。路过的大爷大妈随时能接上一段,兴致高了还会教你甩个水袖。

**最佳时间**:夏季清晨6-8点,冬季早7-9点

**趣味体验**:带一把瓜子,坐在石凳上听《玉蜻蜓》《孟丽君》,常有老常州人主动给你讲戏里的本地典故。

---

**四、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夜戏与光影交织**

改造后的前后北岸,将戏曲玩出了新花样。实景园林版《牡丹亭》在吕宫府的古戏台上演,水袖翩跹映着灯光秀,年轻人都爱来打卡。周边文创店还能体验戏曲妆造,拍一套“杜丽娘”写真。

**演出时间**:每月农历十五晚7:30(遇雨顺延)

**周边玩法**:演出前逛“戏曲主题市集”,淘手工戏服头面、常州梳篦做的戏曲发簪。

---

**五、乡镇庙会:最野生的戏曲狂欢**

常州乡镇保留着“庙会必唱戏”的传统。郑陆桥农历三月初八的“猛将会”、焦溪古镇的“二月二龙抬头”,草台班子在稻田边搭台,连唱三天三夜。台下卖麻糕、豆腐汤的吆喝声和喝彩声混在一起,才是江南最生猛的戏曲味道。

**行家攻略**:关注“常州非遗”公众号获取庙会时间,建议自驾前往,体验后别忘了吃一碗焦溪团子。

---

**听戏小贴士**:

1.锡剧多用常州方言,提前搜经典唱段预习(推荐王兰英《双推磨》)

2.专业剧场建议提前1天在“常州文旅”公众号订票

3.尊重传统:演员亮相时喝彩要喊“灵格!”(常州话“好”)

灯火初上时,寻一处戏台,听檀板轻敲,看水袖翻飞。这些藏在街巷深处的戏曲声,才是常州人戒不掉的“精神头汤面”。(正文完)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