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寻戏记:这些地方藏着江南的咿呀婉转
常州寻戏记:这些地方藏着江南的咿呀婉转
在常州城青石板巷弄的晨雾里,总能听到若有似无的戏腔。这座城市与戏曲的缘分,就像运河边垂柳的根须般深深扎进泥土里。从明清古戏楼到现代大剧院,从专业院团到民间票社,常州人骨子里的戏瘾,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悄然绽放。
一、雕梁画栋觅知音:专业戏曲殿堂
常州大剧院金色大厅里,红丝绒座椅与舞台上的水袖翻飞相映成趣。这个省级文化地标每年上演近百场戏曲盛宴,京剧大师王珮瑜的余派唱腔与越剧王子赵志刚的尹派风流都曾在此绕梁三日。特别推荐关注每年中秋前后的江南戏曲周,昆曲《牡丹亭》的水磨腔与锡剧《珍珠塔》的江南小调在此交相辉映。
移步古色古香的常州戏曲博物馆,这里藏着活的戏曲史。每周六下午的名角面对面活动堪称宝藏,锡剧非遗传承人会带着妆扮现身说法。笔者曾在此偶遇老票友示范《双推磨》的虚拟化表演,一把木凳在演员手中化作石磨翻飞,令人拍案叫绝。
二、寻常巷陌有清音:市井里的戏窝子
青果巷的临水戏台最得江南韵味。每逢周末午后,老茶客们捧着紫砂壶早早占座,随着《玉蜻蜓》的唱词摇头晃脑。这里的特别之处在于点戏传统——花二十元点段《庵堂认母》,老琴师们当即调弦开嗓,仿佛时光倒流百年。建议配一碟常州麻糕,甜香与戏韵在舌尖共舞。
红梅公园的回廊深处藏着票友们的秘密基地。每周三清晨,自带月琴、二胡的老人们在此开起戏曲早茶会。有位穿香云纱的老先生能把《孟丽君》里的皇帝演得活灵活现,他总说:咱们这是唱养生戏,比打太极还舒筋活血。路过不妨驻足,说不定会被塞块桂花糖邀你合唱。
三、春游秋赏正当时:节庆里的戏曲狂欢
每年谷雨时节的锡剧艺术节堪称戏迷盛宴。淹城遗址公园的露天剧场里,当《红色的种子》遇上实景水幕,革命题材也能演绎得诗情画意。去年亲眼见证年轻演员创新编排的锡剧摇滚版《拔兰花》,传统曲牌混搭电吉他竟毫无违和,谢幕时台下大爷大妈都跟着节奏拍红了手掌。
天宁寺新年庙会的戏台最是热闹。从正月初一到元宵,各路草台班子在此打擂。记得去年有个民间剧团用常州方言改编《梁祝》,祝英台那句呆头鹅的娇嗔,惹得满场喝彩。台下捏面人的手艺人十指翻飞,转眼就把剧中人物捏得栩栩如生。
在常州寻戏,不必刻意追逐名角大戏。运河畔的某个转角,老街里的某扇花窗,或许就飘着未散的余韵。建议随身带把折扇,听得入神时合着板眼轻敲掌心,恍惚间便成了戏中人。下次路过那些挂着群艺馆曲艺社的老房子,不妨推门探看——说不定正赶上一场即兴的江南脱口秀,吴侬软语里的悲欢离合,比任何剧本都鲜活生动。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