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戏常州|巷陌深处觅梨园,这些地方藏着戏曲人的宝藏》
《寻戏常州|巷陌深处觅梨园,这些地方藏着戏曲人的宝藏》
走在常州的老街深巷里,总能在某个转角听见胡琴与吴侬软语的交织。这座城市骨子里浸润着戏曲的基因,从青果巷走出的锡剧大师王兰英,到如今遍布街巷的民间戏班,总有些不起眼的门面,藏着让票友两眼放光的宝贝。
【西瀛里旧书市】的二楼拐角,有家挂着褪色蓝布帘的梨园阁。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玻璃柜台里整齐码着改良水钻头面,老掌柜会眯着眼和你细说:这副点翠用的是常州老银楼的掐丝手艺,比苏州的压膜货色经得起细看。墙角堆着泛黄的曲谱本,去年就有南京的票友专程来找民国版的《玉蜻蜓》手抄本。
想要置办全套行头,不妨往【南大街戏曲一条街】寻去。霓裳戏装的老板娘是锡剧团的退休舞美,她裁的蟒袍讲究前胸要挺,下摆要飘,老主顾都知道要提前三个月订制。斜对面的文武场专卖刀枪把子,店主老陈现场演示青龙偃月刀的握法,木胎包铜的兵器掂在手里竟有金石之声。
青果巷的听雨轩别有洞天,推开雕花门,满墙挂着脸谱绢灯。店主是位退休的京剧武生,他会指着墙上的泥金脸谱告诉你:常州泥人张的胚子,无锡惠山来的彩,这钟馗像的眼角弧度最是传神。柜台里摆着用常州梳篦工艺改良的贴片头饰,在日光下流转着珍珠母贝的光泽。
最惊喜的当属【红梅公园】西南角的周末戏曲市集。头发花白的师傅摆着地摊,老红木的月琴、竹胎蛇皮的堂鼓,甚至还能淘到用常州宫梳改制的点翠发簪。有位姓周的阿姨常年在此支摊,她手绣的云肩用常州乱针绣打底,金线勾勒的纹样比机绣多了三分灵动。
寻戏小贴士:
1.常州方言里戏服店多称行头铺,问路时记得用本地话
2.定制水袖建议选真丝电力纺,常州本地老厂出的料子最服帖
3.农历三月廿八东岳庙会期间,周边会出现临时戏曲用品集市
暮色渐浓时,站在文亨桥头,看晚风拂过运河畔的戏台,那些藏在市井深处的戏曲店铺,正用针线、木材与匠心,延续着这座城市的梨园梦。下次听到巷弄里飘来咿呀的唱腔,不妨循着声儿去探探,说不定就能遇见属于你的那方戏台。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