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人看戏指南:藏在烟火里的戏曲江湖
北流人看戏指南:藏在烟火里的戏曲江湖
在玉林北流的街头巷尾,总飘荡着若有若无的锣鼓声。这座桂东南小城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传承着戏曲血脉,没有金碧辉煌的大剧院,却在寻常巷陌里藏着最鲜活的戏曲江湖。
一、老街坊的私藏戏台
和平路的老式茶楼总在午后三点准时开锣。褪色的八仙桌旁,老茶客们眯着眼睛,听着采茶戏里俏皮的花旦用北流白话打情骂俏。这里的演员多是菜场卖鱼的阿姐、五金店老板,他们随手摘下围裙就能登台,带着油盐酱醋味的唱腔反而更显鲜活。
永丰广场的露天戏台是戏迷们的秘密基地。每到农历初一十五,总有三五民间戏班在此扎营。台前摆着十元一位的塑料凳,后边站着嗑瓜子的街坊。台上演着《梁祝》的悲欢离合,台下阿婆抹着眼泪,脚边还放着刚买的菜篮子。
二、现代剧场里的古韵新声
城西新落成的文化艺术中心藏着惊喜。每月最后一个周末的非遗剧场里,能看到改良版的桂南采茶戏。年轻演员将传统唱腔揉进现代舞美,投影在幕布上的不再是山水画卷,而是大容山的层层梯田。散场时总能听见老戏迷嘀咕:现在的后生仔真会玩,倒也不难听。
城南中学的礼堂常有意外收获。那些退休教师组成的银发剧团,能把《穆桂英挂帅》演得虎虎生风。学生家长带着孩子来看戏,小家伙们啃着冰糖葫芦学老生捋胡子,倒成了最可爱的观众。
三、寻找戏曲的另类方式
会仙河公园的凉亭常有野戏班出没。拉二胡的老伯、唱旦角的阿姨,临时凑成的班子唱着唱着就围起一圈人。有个卖糖画的手艺人,糖勺勾勒戏曲脸谱的功夫比唱戏还精彩,龙凤纹样的糖画里仿佛能听见戏文。
本地论坛圭江社区藏着资深票友。输入今晚哪里有戏的关键词,马上跳出十几条回复:新芝路阿强大排档开业请了戏班六靖镇祠堂重修要唱三天大戏。跟着这些线索走,说不定能在米粉摊前邂逅一场即兴表演。
北流的戏曲不在高堂庙宇,而在街坊邻居的茶余饭后。那些带着烟火气的唱念做打,比任何专业剧院都多了份人情温度。当暮色四合,跟着提着马扎的老伯往人声鼎沸处走,准能找到最地道的北流戏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