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声记常州人听戏去哪儿?这个隐藏的空中舞台别错过!
【寻声记】常州人听戏去哪儿?这个隐藏的空中舞台别错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江南丝竹时。每当晨光初露,常州老街巷口的收音机里总会飘出悠扬的锡剧唱腔。对于老常州来说,早间收听戏曲广播早已成为融入血脉的生活习惯。但您可知这座江南古城里藏着怎样一个空中梨园?今天就带您探寻那个让百万戏迷魂牵梦萦的电波频率。
一、藏在电波里的江南韵
FM100.1兆赫,这个看似普通的数字组合,在常州戏迷心中却有着特殊分量。每天清晨六点,《梨园晨曲》准时唤醒城市,主持人吴侬软语的问候声里,总能听见背景里老式录音机特有的沙沙声——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锡剧名角王兰英的《双推磨》原声带。
这个频率最大的妙处是懂常州人的耳朵。在文化宫广场晨练的张阿姨边说边跟着收音机里的节拍比划水袖动作,他们放的《珍珠塔》是周东亮版本,不像有些台总放新编戏,咱们老听众就好这口地道的常州腔。
二、频率背后的故事
现任频率总监李明华回忆道:2006年改制时,有人提议把戏曲频率改成流行音乐台。当时二十多位老听众直接抱着收音机来台里静坐,有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颤巍巍地说'没了这个台,我每天给老伴上香时都没戏文听了',最后领导拍板保留频率。
如今这个藏身广电大厦9楼的老频率依然保留着传统:导播间挂着1983年首届常州戏剧节的节目单,调音台上摆着锡剧大师沈佩华亲笔签名的瓷杯,就连报时音都特别保留着琵琶轮指的音效。
三、你不知道的收听秘籍
资深戏迷王师傅透露:他们每周三下午三点有《名家教唱》栏目,打进热线能跟锡剧院的老师实时学唱。上个月我孙子帮我拨通电话,吴雅童老师的嫡传弟子竟然夸我'散板转得快,有童子功'呢!
雨夜偶遇出租车司机陈师傅,他正跟着频率哼《玉蜻蜓》:我们开夜班的都爱听《子夜书场》,上周播王文娟的《红楼梦》连播,害我差点错过交班时间。对了,用手机在'常州戏曲广播'公众号里能回听往期节目,这个诀窍一般人我可不告诉。
四、空中剧院的现代新生
去年重阳节特别企划让人眼前一亮:主持人与武进锡剧团合作,通过5G直播实现电台、视频号、兰陵剧场三地联动。七十岁的票友周伯伯戴着老花镜在直播间弹三弦的画面,让年轻观众直呼这才是真正的国潮。
频率负责人透露,明年将推出听见常州系列,把天宁寺的晨钟、青果巷的叫卖声融入戏曲前奏。正说着,导播间传来琵琶试音声,那曲调分明是《茉莉花》遇上R\u0026B节奏的新编——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在这方寸电波间悄然绽放。
结语:
当您下次路过红梅公园,听见老梧桐树下飘来似曾相识的唱腔,不妨驻足细听。那跨越时空的旋律,或许正来自FM100.1这个永不落幕的空中戏台。在这里,每个频率刻度都丈量着城市的文化记忆,每段唱腔都沉淀着常州人的精神乡愁。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