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戏曲主播:方寸屏幕间绽放的江南戏韵
常州戏曲主播:方寸屏幕间绽放的江南戏韵
在常州青果巷的石板路上,当评弹的琵琶声与巷口的直播补光灯相遇,一场关于戏曲传承的当代叙事正在展开。这座拥有六百年昆曲传承历史的城市,正通过手机屏幕向世界传递着江南戏曲的婉转腔调。
**青果戏台王婉清**:在抖音拥有12万粉丝的越剧青衣,总爱选在常州老戏台开播。她将直播间布置成微缩版江南戏院,背景里的雕花窗棂是特地从马杭老街淘来的老物件。每逢周末晚八点,《梁祝》的经典唱段准时响起,屏幕右上角总能看到常州天宁区的定位标识。
**评弹伉俪双燕记**:这对常州评弹团的退休演员,把直播间变成了移动书场。丈夫钱伯钧的三弦与妻子周雪芬的琵琶,常常在东坡公园的舣舟亭畔直播。他们独创的弹词新说系列,把常州BRT公交、恐龙园等城市符号编进唱词,让年轻观众直呼评弹还能这么潮。
**昆曲传习人李墨**:作为常州昆曲研习社的90后掌门人,她的直播间更像移动的戏曲课堂。直播时,她会特意展示常州梳篦博物馆定制的点翠头面,讲解常州话里的戏曲韵白规律。有次直播修复祖传的云帚,意外吸引了两万网友围观传统戏曲道具制作工艺。
**锡剧新生代周晓枫**:这位省戏校毕业的武生,把锡剧绝活搬进了直播间。在淹城遗址公园的实景直播中,他表演的十八连环跌让观众惊叹不已。最特别的当属他发起的常州话唱锡剧挑战,带动了数百位本地戏迷用方言演绎经典唱段。
这些戏曲主播的直播间里,常能看到常州特有的文化密码——直播背景中若隐若现的天宁寺塔影,即兴唱段里自然带出的常州地名,道具中不经意露出的龙泉印泥。他们用数字化手段重构了戏曲传播的水路码头,让常州戏曲在流量时代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当老戏迷在弹幕里打出唱得阿是马派味道,年轻人刷着求常州话教学时,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在这方寸屏幕间悄然完成。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