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龙城腔调:探访常州戏曲直播间的角儿们
**寻味龙城腔调:探访常州戏曲直播间的角儿们**
在常州青果巷的石板路上,若留心细听,总能捕捉到婉转的戏腔从某扇雕花木窗里飘出。如今,这股流淌了六百年的戏曲韵律正通过直播间,在手机屏幕里绽放新枝。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探访那些让传统戏曲活起来的常州主播们。
**一、梨园名宿的第二舞台**
57岁的锡剧名角周美玲每晚八点准时开播。她总爱把直播背景布置成老式戏台模样,红木雕花屏风上挂着褪了色的戏服。家人们看这件水袖,当年演《珍珠塔》时差点被道具树勾破......说话间,她随手挽个云手,水袖翻飞间仿佛带人回到九十年代的兰陵剧场。直播间里常有老票友点戏,她会突然起身扮上全套行头,把手机架当成追光灯,一段《双推磨》唱得连窗外梧桐树都跟着打拍子。
**二、新生代戏精的破圈实验**
95后姑娘林小棠的直播间总充满欢声笑语。这个戏曲学院毕业的常州囡囡擅长把评弹混搭流行音乐,有次用吴语翻唱《青花瓷》,让老观众直呼胡闹,却意外收获百万播放量。她设计的戏曲表情包挑战赛更是火爆:教网友用兰花指比心,甩水袖模仿退退退,连常州恐龙园的吉祥物都来直播间学过唱念做打。
**三、跨界达人的戏曲实验室**
在运河五号创意园区的某个直播间,常能看见主播老茶客阿斌举着紫砂壶说戏。这位前电台主持把茶桌当戏台,沏茶时讲《十五贯》的官场沉浮,分茶时聊《玉蜻蜓》的伦理人情。最绝的是他自创的茶戏盲盒——观众打赏的礼物会随机触发戏曲片段,可能听到常州白局,也可能邂逅昆曲选段,配上他特调的牡丹亭花果茶,成了年轻人追捧的文化下午茶。
**四、票友联盟的云端票房**
退休教师陈师傅的直播间更像移动戏台。他每周组织常州戏曲地图直播,有时在东坡公园凉亭来段《游园惊梦》,有时在红梅阁前唱《长生殿》。有次在BRT公交上偶遇票友,两人即兴对唱《梁祝·十八相送》,车窗外的霓虹成了流动布景。这种走到哪唱到哪的直播,让2.7万粉丝跟着镜头重新认识了常州城。
这些穿梭于虚实之间的戏曲主播,正用智能时代的新把式传承着古老技艺。他们中有人坚守传统唱腔的骨子老戏,有人尝试融合电子乐的赛博戏腔,但无一例外都在直播间里延续着常州戏曲的香火。下次刷短视频时,不妨留意那些带着吴侬软语的戏腔——或许转角就能遇见,属于这座江南名城的文化新韵。
(配图建议:周美玲直播间的戏服特写/林小棠与网友互动截图/阿斌的茶戏道具/陈师傅的户外直播场景)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