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檀板起,千古戏韵长——那些唱词带月的戏曲经典

**月下檀板起,千古戏韵长——那些唱词带月的戏曲经典**

戏曲舞台之上,一桌二椅便成天地。当丝竹声起,演员水袖轻扬,唱词中总有一轮明月悬于戏台深处,照见人间悲欢。那些嵌着月字的唱词,既是传统戏曲的美学密码,更是中国人千年未改的情感图腾。

**一、冷月照孤魂:《霸王别姬》里的苍凉绝唱**

看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剑舞前的这段【南梆子】,将皎洁圆月化作四面楚歌的惨烈注脚。月光越是清朗,越衬得十面埋伏的森然。当项羽唱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时,帐外那轮明月已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清泪。

这轮月照过乌江畔的悲壮,也照过长生殿前的誓言。昆曲《长生殿》密誓一折,唐明皇与杨玉环在月下焚香盟誓: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此刻蟾宫桂影成了爱情见证,却在马嵬坡前化作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凄冷月光。戏曲中的月,从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命运的无言旁观者。

**二、月色浸罗裳:《牡丹亭》中的生死痴缠**

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在游园惊梦时偶遇的何止是满园春色?那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惊叹之后,紧接着便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月宫寂寥。当杜丽娘对月自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时,月色已浸透少女的绫罗裙裾,将礼教禁锢下的春心照得分明。

这种以月寄情的笔法,在越剧《红楼梦》黛玉葬花中达到极致。宝玉踏着满地月华而来,黛玉却偏要问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此处月光不再是《西厢记》里穿针引线的红娘,倒成了埋葬青春的皎皎坟茔。

**三、月轮碾玉尘:地方戏中的民间记忆**

在黄梅戏《天仙配》鹊桥一折,七仙女偷看董永时唱道:空庭月下叶飘零,冷露无声湿桂花,这轮江南月色里裹着市井人家的烟火气。而川剧《白蛇传》断桥中的明月如水照禅心,则让法海的无情佛法在西湖月色里显出几分动摇。

秦腔《周仁回府》里那句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把西北高原的苍凉月色揉进唱腔。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月,让阳春白雪的戏曲接了地气,月光穿过勾栏瓦舍,在贩夫走卒的粗瓷碗里泛起涟漪。

从宫廷深院到市井街巷,从金戈铁马到才子佳人,戏曲中的月始终是中国人最含蓄深情的表达。当现代剧场用LED屏造出逼真月轮时,我们依然会在某句带月的老唱词里心头一颤——那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是檀板轻敲时,总会从灵魂深处泛起的古老乡愁。

(全文完)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