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里的爆款单曲,这些调调一响就上头!
花鼓戏里的爆款单曲,这些调调一响就上头!
要问田间地头最带劲的BGM是什么?老戏迷准保拍着大腿告诉你:那必须是咱们的花鼓调!这种扎根泥土的戏曲,唱的是家长里短,演的是烟火人间,最绝的是那些脍炙人口的唱段——锣鼓点子一响,男女老少都能跟着哼两句。今天就带您挖挖那些传唱百年的花鼓金曲,保管您听着听着脚底板就痒痒!
一、这些神曲当年可是街头爆款
在湖南益阳的河堤上,至今还能听见船工们吼一嗓子《刘海砍樵》: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啰——这出戏可不简单,八十年代可是上过春晚的顶流。刘海哥憨厚中透着机灵,胡大姐泼辣里藏着柔情,两人对唱时那俏皮的拖腔,把湖南妹子的辣椒性格唱得活灵活现。
到了湖北天门,蔡九哥的名号无人不晓。《打铜锣》里那段蔡九癫子的唱腔堪称魔性,演员踩着鼓点转圈,手里铜锣敲得震天响,把个怕老婆的憨汉演得让人又气又笑。当地老人说,以前秋收时节,田埂上都是蔡九哥我今年四十八的吼声。
安徽凤阳的花鼓艺人最会整活儿,《王三姐赶集》里那段数板快得跟机关枪似的:东街的麻花脆生生,西街的枣糕热腾腾,南街的闺女辫子长,北街的小伙眼睛亮...这哪是在唱戏,分明是给集市打广告!
二、藏在戏文里的小心机
您可别小看这些土掉渣的戏词,那都是老艺人们的智慧结晶。《补锅》里李小聪给丈母娘修锅时唱:这锅补得圆又圆,好比十五的月亮挂中天,明着夸手艺,暗里讨好丈母娘,逗得台下婆婆们直抹眼泪——当年她们出嫁时,陪嫁的铁锅还真要专门请人补个团圆呢。
《张先生讨学钱》更是个阴阳大师,私塾先生上门讨债,嘴里唱着子曰诗云,眼睛却盯着桌上的腊肉。东家婆娘假装听不懂之乎者也,端着腌菜坛子打岔:张先生尝尝我家酸豆角,一唱一和间尽是市井智慧。
最绝的是《打鸟》里的哑谜唱段,村姑用花鼓调考心上人:什么圆圆在天边?什么圆圆在眼前?小伙子敲着鼓回答:月亮圆圆在天边,铜锣圆圆在眼前,不如妹妹的酒窝圆...这土味情话,搁现在都能上热搜!
三、跟着节拍动起来
想学正宗花鼓调?记住这个秘诀:脚下要踩风搅雪,手上要转云手花。湖南的咯哒腔讲究喉咙打颤,像母鸡下蛋似的咯咯响;湖北的哦嗬腔要吼出江汉平原的辽阔;安徽的花鼓灯得踩着高跷扭秧歌——保管您练完都能去跳广场舞!
现在村村都有戏台子,长沙火宫殿的茶座里天天唱《讨学钱》,岳阳洞庭湖边渔家女还会对着芦苇荡练《采莲》。年轻人也玩出了新花样,有人把花鼓调编成rap,在短视频平台点赞过万。您要是在KTV点一首《刘海砍樵》,保准全场抢话筒!
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熟悉的锣鼓声,那些沾着露水珠儿的唱腔,像田埂上生生不息的野草,在烟火人间里倔强生长。下回听见胡大姐哎~的调子,别端着,跟着吼两嗓子,这才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中国好声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