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戏里的百转千回:这些经典唱段听得人魂儿都被勾走了!
泗州戏里的百转千回:这些经典唱段听得人魂儿都被勾走了!
在皖北平原的村落里,只要听到悠扬的柳琴声伴着哪咿呀的拖腔,乡亲们准会撂下活计往戏台子跑——泗州戏开锣了!这个被称作拉魂腔的百年剧种,用火辣辣的唱腔把人间百态唱得活灵活现。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让老戏迷拍红巴掌、让新听众挪不开步的经典好戏。
**一、老戏骨的心头好**
《拾棉花》这出戏可是泗州戏的活化石。两个俏姑娘边拾棉花边斗嘴,你一句俺家哥哥识文断字,我一句俺家情郎力大如牛,把少女心思唱得比棉花还软和。最绝的是每段唱词收尾时那个九曲十八弯的甩腔,听得台下大爷大娘直抹眼泪:这调调,跟俺年轻时赶庙会听得一模一样!
要论悲情戏,《三蜷寒桥》当属第一。穷书生陈士铎被岳父逼得投河,一折寒桥三蜷的哭腔层层递进,从哀怨到悲愤再转绝望,演员能把嗓子唱出血丝来。宿州的老票友常说:没听过《三蜷寒桥》,不算懂泗州戏的魂儿。
**二、新观众入门首选**
《杨八姐救兄》这出武戏最能展现泗州戏的野路子。杨八姐女扮男装劫法场,踩着鼓点连翻十几个跟头,唱到看俺双刀破天门时,演员突然亮出二尺长的水袖当刀枪使,台下小伙子们看得直跺脚叫好。去年在合肥大剧院演出时,有个00后观众举着手机录完全场:这比武侠片带劲多了!
现代戏《绿水青山》则玩出新花样。环保干部劝说渔民退渔还湖,老渔翁那段祖辈摇橹洪泽湖的唱腔,把传统[泗州调]揉进了流行音乐的节奏。年轻人听着不违和,老人家也点头:调还是那个调,词儿倒是赶时髦了。
**三、戏台背后的绝活**
泗州戏的角儿个个身怀绝技。83岁的传承人周姑子还能唱《樊梨花点兵》,她那个一口气唱十八个弯的绝活,让省剧团的声乐老师都啧啧称奇。在濉溪县戏校,孩子们清晨五点就起来练喊嗓,老师傅说:得先学会用后脑勺发声,这嗓门才能传三里地。
去年非遗日,蚌埠大剧院搞了出《泗州戏经典串烧》。当《皮秀英四告》里一告天地不公道的唱腔响起时,台下观众自发打起拍子,有个南京来的游客惊讶道:这戏怎么比摇滚演唱会还嗨?
如今的泗州戏班,既守着田间地头的草台,也登上过国家大剧院的殿堂。那些浸着泥土味的唱腔穿过麦浪,混着城市剧场的霓虹灯光,把二百年的悲欢离合唱给一代代人听。下次遇到泗州戏演出,您可记得往前排坐——保准让那勾魂的腔调把您的心尖儿都唱颤了。您说,这活色生香的民间艺术,谁能不爱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