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男儿台上吼声震中原几百秋——探秘河南戏曲里的大腔男儿

豫剧男儿台上吼声震中原几百秋——探秘河南戏曲里的大腔男儿

在河南城乡的庙会戏台前,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身着蟒袍的男演员甩开马步,声如裂帛的唱腔直冲云霄,台下观众跟着板眼跺脚叫好。这些能让黄土都震颤的男声,在河南戏曲里有个响当当的称谓——大腔。

一、梆子声里的男儿本色

豫剧男演员的唱腔讲究虎音龙啸。老辈艺人传下三腔四调的秘诀:丹田发力,脑后共鸣,声带震动要像旱天雷般通透。在《南阳关》里,伍云召一声反了罢的甩腔,能把戏台顶棚的浮灰震落。这种独特的发声方式,让豫剧男声在众多戏曲剧种中独树一帜。

不同于京剧小生的清亮,豫剧男角讲究土腔土韵。早年间戏班下乡演出,演员要隔着二里河沟让对岸观众听清唱词。这种生存需求锤炼出穿透力极强的靠山吼,至今在《程婴救孤》的悲怆唱段里,仍能听见那直抵人心的苍凉。

二、行当里的男儿担当

红脸王唐喜成开创的须生唱腔,把豫剧男声推上新高度。他在《三哭殿》里扮演李世民,既要有帝王的威严,又得流露舐犊情深。一句下位去劝一劝贵妃娘娘,千回百转的拖腔里藏着帝王的无奈与父亲的柔肠。

武生行当更显中原男儿的血性。《长坂坡》里赵子龙的白袍银枪,《黄鹤楼》中周瑜的翎子功,每个亮相都带着黄河浪涛般的劲道。偃师的老戏迷常说:看豫剧武戏,得备条毛巾擦汗——台上人还没累,台下看官先热血沸腾了。

三、薪火相传的男儿脊梁

当代豫剧男演员正在传统中开新篇。李树建把《清风亭》演成了中国式悲剧,沙哑的唱腔里浸透人生况味;贾文龙在《焦裕禄》里用豫剧唱现代戏,梆子声里奏响时代强音。这些大腔传人们,正用丹田气托着豫剧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郑州戏曲街上,戏装店的老板会告诉你:现在年轻学员来定蟒袍,总要特意加宽肩膀——说要撑起豫剧的男儿气概。这方水土养出的戏,终归要由黄河儿女自己唱得山响。当梆子声起,那些站在台口的豫剧男儿,哪个不是中原大地的活雕像?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