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英:戏台子上的那捧活水
宋小英:戏台子上的那捧活水
八岁那年,宋小英跟着爷爷去赶庙会。商丘城隍庙的戏台前,老榆树的叶子被日头晒得蔫蔫的,却遮不住台上那一抹水红。十三岁的豫剧小旦正在唱《大祭桩》,黄桂英我的泪如梭的唱腔像根银针,直直扎进小英的心窝。她攥着爷爷的衣角,喉咙里跟着哼,脚底下踩着台步,把赶集买的糖葫芦都蹭掉了糖衣。
**一、练功房里的晨昏**
豫东平原的冬天,晨雾裹着煤炉子的烟味儿往骨头缝里钻。县剧团练功房的镜子上总蒙着层白气,宋小英的练功裤膝盖处磨出两个毛边。压腿时疼得直抽气,嘴里还含着《花木兰》的唱词。师傅说唱戏要三分嗓子七分气,她就在后腰别根布带子,走路都提着丹田气。那年头剧团发不下工资,师妹们陆续改行去南方打工,小英把剧团发的戏服叠得整整齐齐,说:走了的姐妹,戏服我替她们收着。
**二、台口上的活色生香**
2003年非典那年,戏台冷清得像落了霜。小英带着留守的七八个演员,把《抬花轿》改成防疫宣传戏。大喇叭里咚咚锵一响,十里八乡的乡亲隔着麦田看戏。周家口的老戏迷拄着拐杖来,说听着小英的辕门外三声炮才吃得下饭。有次在兰考演出突降暴雨,观众撑着塑料布不肯走,小英踩着湿滑的台板,水袖甩出去能拧出水,愣是把整本《穆桂英挂帅》唱完了。
**三、传灯人**
智能手机普及那阵,剧团年轻人刷短视频学网红舞。小英把抖音号改成豫剧宋小英,直播时教网友认戏服上的海水江崖纹。有次连线到郑州的大学生,姑娘说:宋老师,我奶奶说您唱的《朝阳沟》和六十年前马金凤老师一个味儿。这话让小英红了眼眶。现在她带徒弟,先教怎么保养勒头的网子:戏比天大,可人得先立住了。
今年春会,商丘古城墙根下又搭起戏台。五十二岁的宋小英贴了《对花枪》,后台镜子里的勒头带还是那条洗得发白的蓝布。台下有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人,也有当年看庙会的老戏迷。鼓点响起时,她恍惚看见八岁那年的自己,正踮着脚往台上张望。这一望,就是四十多年的戏梦人生。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