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豫剧的宋小英:从乡间草台到央视舞台的逆袭传奇
唱豫剧的宋小英:从乡间草台到央视舞台的逆袭传奇
在豫东平原的麦浪深处,有人会指着电视里那个眉目含情的崔莺莺说:这妮子唱戏带劲儿,听着得劲!她就是宋小英,一个用三十年光阴把豫剧崔派唱进人民大会堂的农家姑娘。
一、麦田里长出的戏苗子
1987年的夏天,12岁的宋小英蹲在商丘虞城县的麦垛旁,用草棍在泥地上画着戏服纹样。这个总爱在田间地头哼戏的小妮子,被县豫剧团下乡选苗的老艺人一眼相中。考试那天,她踩着露水赶到县城,裤脚上还沾着麦芒,开口一句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清亮的嗓音震得梧桐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
在剧团头三年,小英每天四更天就爬起来吊嗓。寒冬腊月,她对着结冰的水缸练眼神,睫毛上凝着霜花;酷暑三伏,裹着棉袄跑圆场,汗珠子把青砖地砸出点点水印。师父说:崔派的哭腔要像黄河水,看着平静底下藏着旋涡。她愣是把《桃花庵》《秦雪梅》的唱段嚼碎了咽下去,再吐出带着血丝的珍珠。
二、破茧成蝶的崔派传人
1996年全省青年戏曲大赛,宋小英带着《抬花轿》闯进决赛。临上场前突发高烧,她灌下半斤烧刀子,踩着棉花似的登了台。谁料酒劲催发戏魂,把个周凤莲演得泼辣鲜活,红衣翻飞间眼波流转,硬是从省城名角手里抢下金奖。评委席上的崔派大师张宝英拍案叫好:这丫头把崔派的'甜、脆、水、亮'唱绝了!
真正让宋小英开宗立派的,是她对传统的叛逆。在《穆桂英挂帅》里,她把老腔调揉进河南坠子的滑音;演现代戏《焦裕禄》时,竟用崔派哭腔处理书记查看盐碱地的独白。同行说她胡闹,老观众却抹着眼泪说:这戏,对味!
三、戏比天大的坚守
2012年央视戏曲春晚邀约与女儿满月宴撞了档期,宋小英把襁褓中的孩子往丈夫怀里一塞,顶着大雪进了京。候场时接到家里电话说孩子发烧,她对着手机亲了亲听筒,转身描眉画眼上了台。那曲《秦雪梅吊孝》唱得百转千回,导演在后台直叹:这才是要戏不要命的角儿!
如今已过天命之年的宋小英,依然保持着每天练功的习惯。在商丘豫剧院的练功房,晨光里总有个身影在走台步,水袖甩出去能卷起三尺阳光。她说:崔派的魂在气口里藏着,得用一辈子去磨。当年那个麦田里画戏服的丫头,终是把自己画进了中国戏曲的丹青长卷。
从乡间草台到国家舞台,宋小英用三十年印证了戏比天大的信仰。当豫剧的梆子声在都市剧院响起时,那声声唱腔里,既有黄河故道的泥土香,又带着新时代的晨露清。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