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行当的台前幕后:那些把油彩揉进骨子里的角儿

花脸行当的台前幕后:那些把油彩揉进骨子里的角儿

戏台上一声炸雷般的铜锤花脸唱腔响起时,台下老戏迷总要跟着拍腿叫好。这抹浓墨重彩的油彩背后,藏着戏曲行当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花脸行当。他们用油彩勾勒忠奸善恶,在方寸戏台上演绎着千百年的人间百态。

一、油彩里的千年密码

花脸行当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参军戏的面具传统。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的抹跄表演,正是以油彩涂面的前身。这些斑斓的色彩绝非随意涂抹——红色象征忠义如关羽的丹凤眼,黑色代表刚直如包拯的月牙印,白色暗藏奸诈如曹操的三角眼。每一笔勾勒都是千锤百炼的程式,演员在勾脸时,实际是在用油彩书写人物命运的密码。

在京昆大班坐科的孩子,从描红模子开始就要练习勾脸。老师傅常说:勾脸要像绣花,针脚藏在纹路里。裘盛戎先生晚年勾脸时手已颤抖,但拿起毛笔仍能分毫不差地画出包公额间的月牙,这份功力源于幼时在富连成科班每日三百张脸谱的苦练。

二、名角列传里的江湖传奇

裘派创始人裘盛戎革新了铜锤花脸的唱腔,在《铡美案》里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如黄钟大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与他并称南裘北袁的袁世海,在《野猪林》中塑造的鲁智深,一个醉打山门的身段让莽和尚的豪气直冲霄汉。戏迷至今记得他下场时甩动佛珠的绝活,十八颗木珠次第飞起,颗颗落入掌心。

昆曲名净侯少奎在《单刀会》中饰演的关羽,勾红脸不怒自威。65岁登台时仍能扎着靠旗连翻三个虎跳,下场时青龙偃月刀往地上一顿,刀环震响声中仿佛真有关公魂灵附体。豫剧花脸李斯忠的黑头王名号源自《下陈州》,他独创的炸音唱法让包公的陈州放粮四字如惊雷裂空。

三、油彩未干的传承之路

长安大戏院的后台,90后花脸演员杨磊正在勾李逵的脸谱。传统黑十字门脸被他改良为渐变式晕染,在手机直播里向年轻观众讲解:这抹朱红要勾到鬓角,才显出水泊梁山的草莽气。他的抖音账号有20万粉丝,每条视频下都有戏迷争论脸谱改良的得失。

戏曲学院的花脸专业今年扩招了3个名额,报名人数却翻了五倍。00后学生王昊在毕业大戏《连环套》里饰演窦尔敦,蓝脸勾到第三遍才通过老师验收。散戏后他摸着脸上未卸的油彩说:勾脸时总觉得历代花脸宗师在背后看着,这笔牡丹纹要是画歪了,都对不起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

当代剧场里,花脸演员们依然在用油彩书写传奇。台前浓墨重彩的亮相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晨功晚课。当年轻演员将脸谱元素融入现代舞美,当非遗传承人走进小学课堂,那抹穿越千年的油彩,正在新时代的聚光灯下焕发新的生机。戏台两侧出将入相的帘子一掀,又是一个角儿要踩着锣鼓点登场了。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