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金戈入戏来:那些唱霍去病的梨园传奇
铁马金戈入戏来:那些唱霍去病的梨园传奇
长安城头鼓角声歇,祁连山下胡马悲鸣。两千年前那位封狼居胥的少年将军,早已化作史书中的璀璨星辰。而在氍毹红氍的戏曲舞台上,霍去病的英魂从未远去,一代代伶人用声腔做画,以水袖为剑,在方寸戏台间勾勒出这位骠骑将军的传奇人生。
一、元杂剧中的将军初现
元代大都的勾栏瓦舍里,《霍光鬼谏》的戏文唱彻市井。虽以霍光为主角,但剧中骠骑将军破匈奴的唱段,却让霍去病首次在戏曲中亮相。无名氏作者借霍光之口唱道:我儿去病真骁勇,直取祁连建奇功,粗犷的北曲唱腔里裹挟着大漠风沙,将少年将军的英姿定格在元杂剧的黄金时代。
明代戏曲家王世贞曾言:元人作剧,多采稗官野史。在《录鬼簿》记载的《霍将军》残本中,霍去病月夜点兵的场景令人叫绝:银甲映月寒光起,八千铁骑踏霜来,北曲特有的高亢音调,将河西大捷的磅礴气势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昆曲雅韵里的边塞诗情
万历年间,昆曲大家沈璟创作《汉宫秋》时,在昭君出塞的悲情中插入霍去病西征的壮烈。当霍将军唱出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时,水磨调的婉转与边塞诗的豪迈竟奇妙相融。苏州虎丘中秋曲会上,这段将军引常引得万人齐和,曲声震落桂子无数。
清乾隆年间宫廷大戏《鼎峙春秋》,霍去病夜袭匈奴的武戏堪称一绝。戏班武生需连做鹞子翻身探海射雁等高难度动作,配合急急风锣鼓,将八百精骑破万军的惊险场面演绎得扣人心弦。内务府档案记载,这段戏曾让观戏的蒙古王公皆股栗色变。
三、地方戏中的铁血柔情
秦腔《祁连雪》中,霍去病与匈奴公主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当将军唱出非是霍郎心似铁,汉家山河重如山时,梆子腔的悲怆穿透黄土高原。光绪年间西安易俗社的演出记录显示,这段戏文常使台下老卒涕泗横流,忆及当年戍边事。
京剧大师杨小楼编创的《霍去病》别具匠心,将马踏匈奴石雕化为武打程式。霍将军的靠旗舞动如朔风卷地,改良的回马枪身段既显武将威仪,又含雕塑美感。1923年在上海天蟾舞台连演三十场,每至石像显圣桥段,必得满堂喝彩。
从元杂剧到地方戏台,霍去病的形象在戏曲长河中不断重生。这些戏文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民族记忆的鲜活载体。当鼓板再响,胡琴又起,那个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少年将军,依然在戏台之上策马扬鞭,带着华夏儿女对英雄的永恒追慕,穿越时空,永驻人心。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