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乡看过来!亮一嗓家乡戏,保准你嘴角咧到后脑勺!
【标题】河南老乡看过来!亮一嗓家乡戏,保准你嘴角咧到后脑勺!
【正文】
咦——呀!村口大槐树底下王大爷一开腔,半个庄的狗都支棱起耳朵。河南人骨子里都带着戏瘾,不信您跟着俺往下瞅,保准您嗓子眼发痒想接两句!
▶▶豫剧一开嗓,浑身都是戏
《朝阳沟》里银环那句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河南娃子们打小就跟着爹娘哼。这调门儿像极了咱老家的胡辣汤——酸中带辣,越品越有味儿!您要是在公交车上冷不丁来句亲家母你坐下,保管能凑齐一车人接咱俩说说知心话。
▶▶曲剧的俏皮劲儿,中!
《卷席筒》里小仓娃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可那调门儿愣是带着三分俏。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刚起头,村头打麻将的老婶子们准要拍大腿:瞧瞧!这娃子哭腔都带着莲花落!不信您试试用洛阳话念这句,保准自己先笑场。
▶▶越调那叫个讲究
别以为河南戏都是大嗓门,《收姜维》里诸葛亮那段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那气口转得比开封灌汤包的褶子还细密。俺二舅当年相亲,就是靠着在麦垛上吼这段四千岁,愣是把二舅妈给唬住了——现在天天抱怨当年上了戏词的当!
【互动时间】
各位老表别藏着掖着了!评论区接龙玩起来: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下句谁来接?接得最地道的,小编送您电子版《河南戏迷宝典》(附带地道骂俏唱段)!
【结尾】
说到底,咱河南戏就像烩面里的那一勺羊油辣子,看着粗犷,吃着熨帖。下回KTV别光盯着流行歌,点段《花木兰》试试,保准唱得通体舒畅——就是当心隔壁包厢以为要打群架!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