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新秀话牛郎:一出老戏的青春密码
梨园新秀话牛郎:一出老戏的青春密码
北京前门大街的霓虹灯下,戏楼门口的电子屏闪烁着青年版《天河配》几个朱红大字。这出被老戏迷称为小牛郎的传统剧目,在经历三代演员打磨后,正在用青春的声腔叩击当代观众的心门。
在长安大戏院后台,24岁的武生李少棠正对镜勾勒脸谱。不同于老派牛郎的憨厚扮相,他的眉间多了一缕银白,这是导演特意设计的星河纹。牛郎不只是放牛娃,李少棠用指腹晕染着油彩,这抹银色要带出他敢追天河的少年锐气。
舞台上的革新远不止妆容。第四场鹊桥相会的经典唱段里,编曲家植入了电子古琴音色。当织女的水袖拂过LED屏上的星云,电子音与月琴声在空中交织,恍若银河落下的光瀑。这不是颠覆传统,年过七旬的琴师张玉山调试着新乐器,我们只是让老调子长出新的枝桠。
更令老戏迷惊喜的是武戏编排。在追云逐月桥段中,牛郎的草鞋换成了改良短靴,腾跃时能做出空中三连踢的现代武打动作。道具师傅指着牛郎肩挑的竹扁担揭秘:看着是老物件,内里藏着碳纤维骨架,能让演员单手托举做云里翻。
散戏后的胡同里,几个票友仍在争论:你说这新编戏还算正根吗?此时戏楼二层的排练厅灯火通明,青年演员们正用全息投影排练新版天河斗法。窗棂上晃动的身影,恰似皮影戏里那些永不安分的魂灵。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